德勤發布2024年Z世代和千禧一代調研報告,涵蓋44個國家和地區的23,000名Z世代和千禧一代。研究顯示,生活成本連續第三年成為Z世代和千禧一代最為關切的社會問題。約六成Z世代(56%)和千禧一代(55%)為「月光族」,較去年分別上升了五個和三個百分點。

約三成Z世代和千禧一代財務狀況不穩定

約三成受訪者表示其財務狀況並不穩定。然而,他們對未來好轉趨勢仍持謹慎樂觀態度。幾乎三分之一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認為未來一年,他們所在國家/地區的經濟形勢將會好轉,這是自新冠疫情前發佈2020年千禧一代調研報告以來的最高比例。此外,近半數Z世代(48%)和四成千禧一代(40%)預期未來一年其個人財務狀況將會改善。

目標感對提升工作滿意度十分重要

近九成Z世代(86%)和千禧一代(89%)認為,目標感對提升職場滿意度和幸福感十分重要。他們更傾向於拒絕不符合其個人價值觀或信念的工作安排和僱主。半數Z世代(50%)和超四成千禧一代(43%)表示曾拒絕過有關工作安排,近同等比例的受訪者Z世代44%,千禧一代40%表示曾拒絕過僱主。

半數Z世代表示曾拒絕過僱主工作安排

拒絕僱主或工作安排的原因以個人化的因素為主,包括:

  • 存在負面環境影響
  • 非包容性實踐導致不平等加劇
  • 缺乏對員工心理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的支持等

企業有機會推動氣候行動並創造重要影響

對於保護環境這社會挑戰,Z世代和千禧一代認為企業有充分機會推動改變,也能帶來重要影響。過去一個月,約六成Z世代(62%)和千禧一代(59%)對氣候變化感到焦慮或擔憂,他們正努力通過自己的職業選擇和消費行為推動企業採取氣候行動。

約半數Z世代和千禧一代指同事正向僱主施壓

約半數Z世代(54%)和千禧一代(48%)表示他們的同事正向僱主施壓,要求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近年來這趨勢日益加劇。此外,約兩成Z世代(20%)和千禧一代(19%)因環境問題跳槽或轉行,另有四分之一也有此計劃。作為消費者,約三分之二的Z世代(64%)和千禧一代(63%)願意花更多錢購買環保可持續産品或服務。許多人已經或即將採取行動,例如拒絕購買快時尚産品、減少航空旅行、吃素或純素飲食、購買電動車等。

對生成式AI的不確定性感擔憂

另外,Z世代和千禧一代對生成式AI的不確定性感到擔憂,但其廣泛應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對這項技術的積極認知。Z世代和千禧一代相信,生成式AI將對其職業發展道路和工作方式帶來顯著影響。近六成Z世代(59%)以及半數千禧一代(52%)認為,隨著生成式AI的廣泛應用,他們會尋求不易受自動化影響的工作機會,例如技術工作或體力勞動。

女性的擔憂較男性更為嚴重

Z世代和千禧一代對生成式AI的最大感受是不確定性。本次調研還發現,女性對這不確定性的擔憂較男性更為嚴重,並且不太願意使用生成式AI。缺乏瞭解會加劇這種不確定感。工作中經常使用生成式AI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更信任這項技術並為之振奮,而不是充滿不確定感。

他們也更相信生成式AI會幫助他們節省更多時間、改善工作方式、實現工作生活平衡。但另一方面,頻繁使用生成式AI的用戶也更容易産生顧慮,例如認為生成式AI驅動的自動化將淘汰部分工作崗位,從而加劇年輕人的就業難度。

為了消除這些顧慮,Z世代和千禧一代紛紛專注於新技能學習和培訓。然而,僅約半數Z世代(51%)和千禧一代(45%)表示其僱主提供了充分的培訓,以幫助他們瞭解生成式AI的功能、優勢和價值。

選擇僱主的首要考慮可工作生活平衡

工作生活平衡仍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選擇僱主的首要考慮因素。他們最欽佩的是保持工作生活平衡的能力,遠超過職級和物質財富等其他傳統成功因素。但仍有許多人尚未實現這平衡。經常感到焦慮或壓力的受訪者中,約有三分之一表示工作本身以及工作生活平衡是其壓力的主要來源,其中工作時間過長(51%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以及無法決定工作方式或地點(44%)是重要因素。

壓力與職場心理健康污名化仍存在

壓力水平和心理健康仍然令人擔憂,儘管今年有改善跡象。僅約一半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或「非常好」。近四成的Z世代(40%)和千禧一代(35%)表示,他們常常倍感壓力(低於2023年的46%和39%)。雖然工作常讓他們感到焦慮不安,但受訪者表示壓力的首要來源是他們的財務狀況及家人的健康福祉。

僱主在改善職場心理健康方面有所進展,但在公開談論心理健康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間。近三成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擔心,如果他們向上級表達自己面臨的壓力或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將會受到歧視。此外,約三成的受訪者認為企業高層並不重視工作場所的心理健康支持。

更多香港最新樓市走勢及二手成交新聞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