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入門】全球發展變化速度一日千里,市場也緊隨不斷加快的時代步伐。同時,科技正在改變支撐經濟的各行各業,而人工智能(AI)已從概念步進現實應用層面,有望重塑全球商業營運模式,及帶領科技創新步入新時代。富達國際指出現時金融市場格局外的創新投資主題,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如何為投資市場帶來世代難逢的機遇。

投資入門|富達:放眼長線關注創新主題

隨著投資市場愈趨瞬息萬變及難以預測,投資者情緒易受到短期市場噪音影響。此環境下,更應放眼長線關注創新主題及投資領域。

富達國際全球多元資產及投資方案主管Henk-Jan Rikkerink表示:「當經濟週期更替變得更快更短,投資者應採用情境投資策略,保持靈活性。目前富達對2024年底的經濟情境預測為,軟著陸機率40%,不著陸機率30%,週期性衰退25%,資產負債表衰退則僅5%。

 3大主題聚焦:1.私募資產

目前富達預測出現不著陸的可能性大過市場已反映的現況,從近期股債等風險資產表現可見,市場普遍傾向預期經濟將軟著陸,忽視美國經濟繼續步向不著陸而導致加息的可能性。

考慮到投資明日市場的機遇時,私募資產是備受關注的領域之一。對於可接受較低流動性的投資者,增加私募資產配置有助提升投資組合回報及其多元性。2023年私募股權成交量雖有所減少,但富達預期私募股權基金有能力創造穩健價值,利好未來表現。與此同時,直接貸款特別是中型市場方面仍具吸引力。

 3大主題聚焦:2.亞洲待上市優質企業

過去12個月,投資市場交投過度集中於大型科技股。然而,今日贏家未必是明日領頭羊,富達預期市場交投將擴展至大型科技股以外的股票,其中獲利強勁的企業正吸引資金流入,逐步佔據市場。美國及日本市場持續具吸引力,鑑於美國經濟強勁增長,美企盈利預測持續上調,而日企則受惠於改革政策推動企業管治水平提升。

展望亞洲投資機遇,富達認為亞洲現處的經濟週期較具優勢,並受惠於區內出口正在回升,中國內地經濟漸趨穩定。再者,亞洲市場估值較已發展市場吸引,南韓、印度、東協及日本市場均帶來吸引的投資機會。亞洲首次公開招股前的投資市場,在未來數年或會是個非常有趣的領域,為區內提供具吸引力回報的渠道之一。亞洲市場坐擁大量高質素增長企業,當中許多仍未上市,其穩健的營運和具吸引的估值,有望促使亞洲首次公開招股市場成為投資亮點。」

3大主題聚焦:3.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具有在各行業及各工序中廣泛使用的潛力。研究顯示40%現有工作或會受到人工智能威脅,或被AI衍生全新工作模式取代,受影響領域從電腦服務、零售、金融,以至各種商業營運模式。變化也帶來投資契機,隨著AI重塑商業營運模式,並為新時代揭開序幕,能夠把握AI機遇的企業將可直接或間接受惠。

富達國際多元資產基金經理王陶沙指出,儘管數十年前市場已有人工智能概念,最新發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備易於使用、多用途,及以前所未見速度進駐應用層面等三大特點。與1990年代許多拓展科網事業的企業不同,現今發展生成式AI的領先企業資金充裕,且得到資金雄厚的大型科技公司支持。生成式AI的崛起,被視為推動互聯網普及發展的『iPhone時刻』,有望成為AI發展的里程碑,帶動未來數十年顛覆科技及創新的商業營運模式。

 人工智能是不容忽視的長期結構性增長主題

從投資角度,富達認為人工智能是個不容忽視的長期結構性增長主題。現階段其中一個把握AI投資機遇的策略是『分層堆疊』,最底層投資於硬件及AI相關基建設施,其中包括半導體(如GPU及記憶體晶片)及數據中心和電力設備。

隨著人工智能模型持續擴大,運算將更複雜和耗能,對半導體的需求將會提升,尤其是專為AI而設計的半導體。與此同時,在許多已發展國家的基礎設施老化的背景下,更需要其他智能基建設施配合,如智能電網和電力設備。此外,底層投資由AI相關的資本開支驅動,目前發展趨勢仍強勁,多家硬件和AI設備製造商已成為各自AI領域的領導者,讓投資者更易識別當中的贏家。

需密切注視頂層企業發展

AI「分層堆疊」投資策略中間層,是雲端計算和基礎模型。這些領域已出現的贏家,大多數為大型科技企業,將繼續受惠於AI帶來的結構性增長,並需要進行大量資本投資,以滿足不斷增長的AI發展需求。

至於「分層堆疊」的頂層是指融入各行業的各種應用程式,競爭最為激烈且贏家未定。隨著人工智能繼續發展,這項創新和具顛覆性的科技,將改變各行各業的營運模式。部分舊有商業營運模式或會變得過時,並由更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的全新營商模式取代。人工智能相關投資最終需要透過企業應用科技從中獲利,來證實其投資價值,因此更需密切注視頂層企業發展。

更多投資入門相關內容文章

日元匯率走勢|日本央行干預推動日圓反彈!日元升跌最新預測

港股推薦|網易蛋仔派對、逆水寒手遊助力!目標價180元投資策略|有聲有識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