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分析】作為股市長期表現的動力,盈利增長似乎不再局限於少數美股,而是帶動更全面的大市回報。熊市於 2022 年 10 月 12 日結束,其後股市開始反彈,擺脫美國和國際股票 2022 年初以來下跌 25-30% 的形勢。

本輪牛市開始至今的表現

自從熊市結束而新的牛市開始以來,國際股票(以 MSCI 歐澳遠東指數代表)跑贏美股(以標普 500 指數代表),但過去四季的表現差距已經收窄至非常接近。雖然人工智能股的熱潮始於 2022 年 11 月 30 日 OpenAI 推出 ChatGPT,但以「七大巨企」為首的標普 500 指數與剔除七大巨企標普 500 指數之間的領先表現差幅,則是到了 2023 年第二季初才開始擴大,原因可能與盈利增長有關。

2023年第二季起七大巨企股票的盈利急升

回顧歷史,盈利增長一直是股市長線表現的主要動力。從 2023 年第二季開始,七大巨企股票的盈利開始急升,而世界其他地區股票的盈利則下跌,此趨勢持續至 2024 年第一季結束。隨著第二季開始,上述情況似乎即將改變,預期盈利增長的差距將開始收窄。

預計七大巨企的盈利增長速度減慢

對於今年餘下時間,根據 FactSet 追蹤眾多分析師的普遍盈利預測顯示,七大巨企的盈利增長速度相對於全球其他股市表現將會減慢,預計第四季盈利更會變為落後。目前,個別七大巨企股價已經開始乏力,其中 Apple 和 Tesla 年初至今一直受壓。

今年3 月份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升至 50.6,支持分析師憧憬七大巨企以外公司盈利增長範圍擴大的看法,這是連續 18 個月低於 50.0(兼近 30 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之後,首次連續第二個月高於 50.0 的增長衰退分界線。

集中風險

集中風險有時體現於指數集中於少數成分股的程度,但此觀點亦可能有誤導性,因為某些市場的股票數量較少。對投資者而言,我們認為更理想評估集中風險的方法是觀察指數表現有多少來自少數成分股。

透過參考市值和同等加權指數我們可以了解到,雖然歐洲股市更多集中於排名前列的股票,但業績並非僅僅集中於此,原因是其市值加權和同等加權指數的表現相若。相比之下,美國市值加權和同等加權指數的表現差距較大,反映業績主要集中於少數美國排名前列的股票上。

預示七大巨企股價或開始降溫

我們分析估值時,通常會著眼於股價除以分析師對未來 12 個月盈利的預期,因為股票往往是前瞻性質,並且受制於盈利展望而非過去的盈利。相對於市場其他股票而言,支撐七大巨企高估值和不斷上升的罕見相對盈利增長因素可能正在消退,預示七大巨企過去一年股價相對強勁的情況亦可能開始降溫。

更多理財方法及美股投資入門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林長傑內容是根據嘉信理財各方撰寫的先前發表的文章彙編而成的。 投資涉及包括本金損失在內的風險。過往表現並非未來業績保證。國際投資涉及其他風險,其中包括財務會計準則的差異,貨幣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外國稅收和法規以及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可能性。投資新興市場可能會加劇這些風險。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