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走勢前瞻:數據分析美國聯儲局已暫停加息多月,市場普遍預期年內開始調頭減息,然而,最近美國通脹仍高企,業界對原先最快下半年起減息的預測亦紛紛延後,聯儲局預計減息次數較預期少,或減至1次。港息走勢與美國利率息息相關,最近本港亦有大型銀行上調納米樓封頂息率,或為樓市帶來一定衝擊。《香港財經時報》一文分析息口上調可能對香港樓市造成的影響。

市傳大行收緊納米樓按揭息率

先前據市場消息指,個別銀行進一步收緊按揭,針對納米樓等個別按揭個案加息,封頂利率上調至P+1%,有業界人士擔心加息之勢蔓延。星之谷按揭轉介行政總裁莊錦輝表示,有大型銀行為了加強風險管理,採取極保守態度,如果其他銀行跟隨,納米樓物業的價格料會進一步受壓。他解釋,銀行是「揀客」加息,他又指銀行收緊按揭早有端倪,繼早前工商舖加息、收緊轉按、重按及非住宅物業按揭等,相關措施已漫延至新造按揭。

準買家應留意負擔能力

銀行面對資金成本仍高,美國遲遲未減息,港銀加息壓力增加,莊錦輝預計,銀行針對較高風險物業按揭的加息潮會進一步擴大,樓齡較高的舊樓或成下一個目標,對大額按揭物業審批亦會再進一步收緊,同時會視乎客戶質素及物業情況去審批;故建議準買家在選購物業時,要謹慎評估自身的承受能力,並關注物業質素。

對納米樓按揭審慎或屬個別情況

至於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則回應指,據悉有關銀行並非一律提高「納米樓」的按揭息率,僅屬少部份及按個別情況評估之按揭申請。由於而樓市撤辣後基於買家類別較為多樣化,銀行或會對於投資性質的買家、多重按揭在身的買家有更多信貸風險上的審批考量。礙於「納米樓」曾出現呎價較高因而估價不足的情況,估價的波動性亦相對較大,有銀行對於「納米樓」的按揭取態較保守,但由於市場上「納米樓」的質素及估值狀況有所不同,相信不會形成風潮,令銀行一刀切收緊「納米樓」按揭及上調按息。

雖然有關情況或屬個別情況,但若然銀行加息,對買樓供樓人士又會造成什麼影響?以下逐一分析。

(1)供樓負擔增加

加息最直接的影響體現在供樓利息及整體支出。若香港銀行跟隨加息,買家置業按揭利率上升,意味著利息支出及每月還款增加,供樓能力隨之下降。絕大部分業主選擇利率浮動的H按上會,而計算H按的一個月拆息(HIBOR)會根據息率走勢、銀行資金等各項因素而調整,當拆息上升,業主的利息支出就會上升;至於最優惠利率(P)的調升亦會影響鎖息上限。

(2)業主無奈賣樓 最終或致樓價下調

事實上,自從2022年底美國進入加息周期,本港鎖息上限就曾經調升,去年底亦曾由P-2.25%調整至P-1.75%。以P=5.875%計算,假設物業價值為500萬元、還款年期為30年,利率調整前的每月供款為13,682元,而利率調升0.5%後,業主每月供款則會上升至14,540元,每月實際支出相差近1,000元,大大提供業主負擔。當業主無法負擔樓價而賣樓,放盤增加令市場供應上升,也會導致銀主盤出現,市場的整體樓價亦有很大機會受影響而下調。

(3)壓力測試重臨?

政府早於今年2月底公佈的《財政預算案》中撤銷所有樓市辣招,金管局同時宣佈放寬按揭政策限制,其中一項是取消壓力測試。壓測的存在,原本是為了確保業主在息口向上的情況下仍有能力供樓,其時對業主收入條件有要求,如自住按揭供款不能超過入息的一半,而投資用的物業限制更是低至40%。取消壓測正是由於它會令一部份入息要求不達標的準業主無法上會,阻礙樓市成交。年初美國暫停加息步伐,市場對息口下調的預測,意味著壓測不再合時,故而有理由將其暫停,但若然市場重新展開加息,壓力測試就有必要繼續進行,到時準業主將面臨因無法通過壓測而買不到樓的風險。

(4)銀行資金成本高 收窄按揭

現時美國加息暫停,但仍未調頭減息,港息仍然徘徊在高水平。銀行同業拆息高企,按揭業務資金成本亦高。早前已有大型銀行宣佈大幅削減按揭貸款回贈,包括貸款金額及現金回贈。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指出,這是由於最近美國通脹率未有回落進展,聯儲局已預期需要維持現時息率水平多一點時間,意味減息時間將延後,而本港拆息亦將會於年內較長時間維持現有水平。

銀行進一步削減按揭現金回贈,相信是考慮到資金成本在年內較長時間持續偏高,遂削減按揭回贈降低成本負擔;調整至今大型銀行按揭已邁向零回贈水平,只對按保客戶保留提供一點回贈,介乎貸款額之0.1%至0.65%。

(5)港元定期回報好過買樓收租

利息調整直接影響定期存款的收益。去年加息周期期間,大型銀行定存利息亦上調,一年期息率高至4.3至4.7厘不等,以每年每100萬元存款計,一年就可取得43,000至47,000元的利息收益。與此同時,買樓放租的回報率下滑,計及利息、差餉及稅項支出後普遍僅約2.5厘至不足3厘,對投資者而言,吸引力自然不比定期存款。再加上樓價水平自2021年來至今下跌約2成,撤辣後樓價雖短暫回穩,但市場供應量仍充足、加上發展商新盤開價未見進取,樓價缺乏長遠上升動力,租金及物業升幅未明朗,倘若銀行加息,資金料進一步撤離樓市。

(6)利淡股市 樓市隨後跟跌

資金流收窄,股票市場亦受挫,根據市場歷史走勢,股樓走勢有連動效果,當股市下跌,樓市雖然會出現滯後,但終會迎來跌幅,例如1997年金融風暴、2008年金融海嘯後,樓價亦隨即見頂回落。原因是,股市反映市場人士對上市公司的預期,經濟變差時,市場需求下降,商品價格自然下跌,樓價亦不例外;而股市下跌時,沽樓套現「救股」是其中一個常見做法,市場出現急沽求售的劈價放盤,造成樓價普遍下跌的現象。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更多香港財經時報文章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