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展望】2024年已過了差不多一個季度,全球投資市場風起雲湧!美股、日股創新高!港股、A股繼續波動。惠理基金首席投資總監-多元資產投資鍾慧欣分享了她對不同資產類別的最新看法,她認為中國的公司盈利正在觸底,宏觀數據亦逐步改善。另外,中國兩會公佈的經濟目標大致符合市場預期。市場情緒已經觸底,逐步出現U型復甦。與此同時,對相關人工智能(AI)的強勁需求以及非人工智能科技行業的復甦繼續是亞洲的主題,尤其是韓國及台灣等科技行業密集的市場。

中國/香港股票:市場情緒已經觸底

由於經濟保持強勁,市場已調整對減息的預期,以更貼近聯儲局的點陣圖預測。美國國債收益率可能會在當前水平附近靠穩。第四季的業績季結束後,美國股市預計將窄幅上落,由「七大科技巨頭」股票轉向更廣泛市場,並更加關注即將公佈的經濟數據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

中國兩會公佈的經濟目標接近市場預期。最利好的消息是當局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的超長期特別中央政府債券。然而,市場需要更多有關財政及貨幣扶持政策的細節。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持續疲弱,消費在春節過後再次開始放緩。由於全球宏觀環境走強,今年的出口可能會恢復增長。市場情緒已經觸底,逐步出現U型復甦。

香港預算案取消了過去10年對房地產市場實施的所有限制,並降低了對按揭貸款首期的要求。這將有助於穩定市場;然而,由於經濟及市場情緒疲軟,復甦將會緩慢進行。

中國A股:動力及宏觀數據正在改善

受惠於國家隊入市的支持(儘管入市的步伐較過去兩個月有所放緩),加上對量化基金實施更嚴格的限制以及在某些領域禁止沽空,A股市場已經靠穩。外資流入亦開始回升。公司盈利正在觸底。動力及宏觀數據正在改善。

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台灣市場估值昂貴

多個亞洲國家維持利率不變,等待聯儲局開始減息後再採取行動。亞洲區(尤其是東南亞)銀行的淨息差普遍較低,但由於國內經濟保持強勁,貸款增長仍然健康。

韓國借鑒日本的經驗,提出了旨在提高股市估值的「價值提升」計劃,因其股市的估值相對於全球其他股市非常低,此現象通常被稱為「韓國折讓」。然而,惠理認為要成功實施此計劃將需要漫長的過程。

受對人工智能的強勁需求及非人工智能科技行業復甦帶動,台灣繼續走強。然而,相對於歷史水平,該市場的估值昂貴,儘管這主要由多間高增長公司帶動。

新興市場(亞洲除外)股票:估值有些偏高

由於全球經濟走強及美國國債收益率靠穩,加上新興市場的國內經濟不斷改善,新興市場將持續增長,但估值也有些偏高。

日本股票:日經225指數的動力開始減弱

3月份對於薪酬改革及日本銀行指導政策方向是關鍵的月份。1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超出預期,結束負利率政策的時機備受市場關注。

由於多間公司在盈利預期中使用每1美元兌144日圓的匯率作為貨幣假設,日圓走強將對成為盈利前景的不利因素。在突破歷史新高及40,000點大關後,日經225指數的動力開始減弱。

亞洲投資級別債券:因利差而保持穩定

亞洲投資級別債券由於具有吸引力的收益率水平和負淨發行量,繼續吸引資金流入。信貸息差在已經偏緊的水平保持穩定。鑑於市場對減息的預期調整得更貼近現實,美國國債收益率可能會在現水平附近靠穩。亞洲投資級別債券將主要因利差而保持穩定。

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的廣度收窄

由於息差持續高於平均水平,亞洲高收益債券的活動更趨活躍。有跡象顯示部分高收益債券發行人經過長時間的暫停後重返市場,這對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是健康的發展。

然而,市場正集中追捧數個發行人,導致市場的廣度收窄。

新興市場債券:將實現更強勁的增長

息差變得更加緊張,但需求依然強勁。在美國經濟軟著陸的背景下,隨著新興市場債券的基本因素持續改善,預計新興市場將實現更強勁的增長。

黃金:仍是對沖地緣政治風險理想工具

金價經過一些調整後再次突破歷史新高,原因是市場現在對於減息路徑更加清晰。另一個原因是比特幣突破歷史新高,這對黃金有一定影響。
然而,由於升勢非常迅速,因此類似於前幾輪升勢,市場即將出現調整。話雖如此,中長線而言,該資產類別仍然是對沖地緣政治風險的理想工具。

多元資產:成為投資者主要的回報來源

與傳統的單一資產或平衡投資組合相比,多元資產策略的波動性較低。但股票、信貸和大宗商品等風險資產之間的相關性最近急劇增加。在低收益率的不確定環境下,多元資產收益成為投資者主要的回報來源。

更多投資展望相關內容文章

普徠仕專家Daniel Hurley:三大關鍵推升日本股市!日圓或不再大幅貶值

投資入門|施羅德:現金+投資回報均於歷史高位之建議|一個因素更看好股票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