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淘寶、拼多多、京東等多個電商試圖吸引消費者並提高銷量,他們的線上退貨政策比以往更加寬鬆。但取而代之的卻是有消費者利用漏洞,在網上消費後又退回訂單,更甚的是會退回不相符的商品以獲利,導致零售商損失慘重。

購物旺季欺詐比例達16.5%

外媒報道, Appriss Retail 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 NRF)的一項調查顯示,零售商估計 2023 年有 13.7% 的退貨是具欺詐性的。 另外,購物旺季期間,如黑色星期五,感恩節等的欺詐比例更高,達16.5%,涉及總值 245 億美元(港幣約1,916億元)。

詐騙手法猖獗地蔓延

根據運輸郵遞公司Pitney Bowes 對 168 家零售商的調查,處理退貨的成本平均佔訂單價值的 21%,有一半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支付了21%以上。由於處理退貨的成本不斷增加,不僅是由於運輸和處理成本上升,更因為詐騙行為增加。隨著這些詐騙手法猖獗地蔓延,導致公司開始增加退貨難度。

Appriss Retail 的首席執行官Michael Osborne表示,在詐騙行為呈上升趨勢的情況下,零售商被迫改變政策,以適應潛在的詐騙和濫用行為。

以下三個是常用的詐騙手法:

(1)假裝商品未收到

美國奢侈品百貨公司 Saks 的執行長 Marc Metrick 表示,雖然公司長期以來都收到顧客關於商品寄失的合法投訴。但在過去幾年間,公司收到「商品未收到」投訴增加了一倍以上。

(2)退回不相符的商品

運輸郵遞公司Pitney Bowes的副總裁Ramachandran表示,最常見的退貨詐騙形式是退回空盒,或收到不相符的商品。例如退貨的應是一部電視機,但收到的退貨盒子會是一盒磚而不是電視機。詐騙的消費者還會在垃圾中翻找收據,然後進入商店,找到該產品並虛假退貨。

(3)折扣價買入 原價退貨

電子商務公司Appriss Retail 的 Osborne 表示會有人利用價格獲利。例如有人會購買打折或促銷的產品,然後以全價退回,獲取折扣以外的差價利潤。Appriss Retail 提供了一個例子,一名用戶透過使用各種退貨策略,向多個州份的 215 家商店欺詐性地退回 1,000 多件商品,從而獲利逾22.4萬美元(港幣約175萬元)。

濫用退貨現象更常見

其實惡劣的詐騙行為雖上升,但也比較少,更為常見的現象是濫用退貨。例如消費者購買了不止一種尺寸或顏色的衣服,收到貨品並試穿後退回不適合他們的尺寸或顏色。 雖然這不屬於欺詐,但它仍然為零售商帶來了退貨費用。消費者購買商品、但使用後將它退貨時,這成為了一個更大的道德問題。

防詐騙公司 Forter 的一項調查顯示, 有25%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在購買商品,打算在使用後退貨。Forter的風險主管 Dorieel Abrahams 表示,有預謀、並故意在使用後退貨的問題尤其嚴重。

內地詐騙式退貨

同樣地,在中國內地亦出現不少詐騙式退貨。內地的網購平台如淘寶、拼多多、京東近年都先後調整售後條款,允許顧客申請「僅退款不退貨」。但又是否想過背後原因?在退貨規則利於消費者的前提下,平台難免會出現被誣陷的行為。或許是近年詐騙型的消費者過於猖獗,處理退貨的成本上升,導致各電商平台紛紛調整條款,寧願「僅退款不退貨」以維持利潤。

更多要聞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