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專訪團結香港基金主席陳智思素有「公職王」之稱,現職及擔任過的公職不計其數,現時除了擔任M+博物館主席外,亦同時有香港泰國商會、社聯主席等身分。心繫香港的他也不吝於分享對香港現況的看法,坦言香港現時的確正處於一個低潮,但對香港充滿信心,相信香港。

「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過去一段時間,網上流傳起「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論述。陳智思直指根本就不是事實,現實是香港的金融市場龐大,就算現時香港的經濟環境不理想,但依然比其他周邊地區大。

他承認香港現時正在面對一個衝擊,但這不單是香港的問題,而是全球經濟都出現了問題,香港則主要是受到內地經濟影響。陳智思認為現時的危機主要是信心問題,連帶內地股、港股受到壓力。然而,縱使正在面對低潮,但不等於香港已經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講笑咩,根本香港是一個最大的離岸市場」

香港只是短暫面對低潮

陳智思認為現時香港只是短期面對低潮,在低潮過後,香港將重新擔當起一個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作為國家離岸最大的金融市場,亦是全中國對外最開放的地方。

陳智思, 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亞洲金融, 亞洲保險, bt專訪, 香港只是短暫面對低潮, 未來出路還看3個關鍵, hkbt, 香港財經時報
圖片:香港財經時報
陳智思直言香港雖然短暫處於低潮,並絕不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回顧香港過去的歷史,也經歷數次的浮沉、大上大落,但即使遇到這麼多危機,香港最後都可以從低潮中重新站起來,不會永遠陷於低迷。所以他相信始終有一日市場會有調節。

面對逆境關鍵:重拾信心

陳智思完全不擔心香港在金融市場的競爭力消失,現時的逆境不會長期持續,當經濟恢復,人們自然會重拾信心。因為香港的優勢很難被複製,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的自由度很高,再加上基本盤十分穩固,平台、法治…所有的配套都齊全。

 「今日香港的配套,根本想抄都抄唔到」

陳智思:香港需要一點危機

縱然今日香港市場氣氛淡靜,但陳智思卻不認為全然是一件壞事,他表示從正面來看,香港需要一點危機。

「我們過去幾十年來,錢賺得太容易,所以我們從來都無諗要如何去改善、去加強」

以新股上市(IPO)為例,過去香港經濟發展蓬勃,內地公司紛紛來香港上市,人們不需要改變都「賺硬」,導致根本沒有意欲、沒有動力去改變。但是,現時所面對的危機令到大家察覺到分散風險、開拓新市場的重要性。

轉危為機靠一個關鍵:心態

「因為做內地的市場已經很好,點解要花這麼多資源去發掘一個新市場呢?」

陳智思認為香港過往太過於集中經營內地市場,導致發展新市場的意欲不大,在10幾年間沒有什麼進步。其實香港過往較為集中於發展大中華市場是十分合理,因為地理位置靠近,再加上我們對市場相對上較為熟悉。

但是,過度集中於發展一個市場,就會發生現時香港正在面對的情況,當內地經濟環境不理想,就會連帶香港的經濟一起下滑。因此,香港各界需要危機來改變舊有思維和心態。

積極開拓其他市場

以中東市場為例,其實投資中東市場已經提出許久,早在2007年時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的馬時亨已經帶團訪問中東地區,回顧當時的訪問行程和與早前政府訪問中東的行程相似,但過去香港並沒有投放很多資源在這些市場上。

陳智思表示說到底香港以往就是嫌這些市場小,獲利不夠大。在市道好的時候不志在做這些生意,但現時卻不能小看這些市場。現時在危機當前,各界都明白到一定要發掘新市場的必要。

應更關注東盟市場

除了中東市場值得關注之外,東盟市場亦有巨大的潛力,但是香港人對東盟的認識很薄弱,對印尼、菲律賓等東盟國家的認知僅僅只是來自家傭,更加不知道東盟市場的特色,不知道市場主力、有潛力的行業發展。

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香港的企業和金融界都要適時配合政治或商業模式的轉變,陳智思認為未來一段短時間內,我們可能都要面對類似因為政治而導致的商業行為的改變,所以最好的作法就是分散風險。

現時最常提到的「China plus two」策略就是分散風險的一種,同時在中國市場和2個其他市場作部署,而這個「two」通常都是東盟國家。

陳智思, 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亞洲金融, 亞洲保險, bt專訪, 香港只是短暫面對低潮, 未來出路還看3個關鍵, hkbt, 香港財經時報
圖片:香港財經時報
陳智思認為香港應該要分散風險,更加積極拓展中國以外的市場,例如中東和東盟市場。

拓展東盟國家分散風險

在陳智思眼中,新加坡和香港各有優勢,但在經營東盟市場這方面,新加坡在東盟市場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再加上擁有地理優勢,香港在開拓東盟市場的確不如新加坡有利,這並不代表香港做不到。同理,縱使香港在東盟市場上不如新加坡有競爭力,但是在大中華市場新加坡也不可能代替香港。

他強調香港應該要在東盟市場加把勁。

「連試都唔試,做都唔做,就更加無得玩」

好彩香港還有文化藝術

與金融行業不同,零售、飲食及旅遊業要面對的困境就更大。其實這些行業現時說面臨的問題一直都存在,多年來一直有提出景點不夠等問題,但因為過去太「好世界」,令到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充分的改善。面對現時的困局,陳智思就揚言:

「當年邊有人重視文化藝術,依家好彩有文化藝術」

香港在過去20幾年間一直在發展文化藝術,現在就是因為有文化藝術,香港才可以不單止與內地,而是可以與全世界接軌。

以香港的方式說故事

陳智思憶述當時他擔任香港故宮博物館的第一任主席,在建館時他對中國文化認識不深,但正因如此才可以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出發,去思考香港的賣點是什麼。

與M+博物館不同,M+博物館的5萬多件館藏是只有這裡才可以觀賞到,訪客自然就會被吸引而來。但故宮博物館並沒有自己的館藏,大部分都是借來的藏品。即然如此人有我有,訪客為什麼要到香港來觀賞呢?

關鍵就是在於策展的方式,如何以香港的方式去演繹。

陳智思, 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亞洲金融, 亞洲保險, bt專訪, 香港只是短暫面對低潮, 未來出路還看3個關鍵, hkbt, 香港財經時報
圖片:受訪者提供
面對現時飲食、零售及旅遊業的困局,陳智思就認為香港需要一個危機,才能迫使大家去思考出路,避免被淘汰。

脫困關鍵:重新定位

零售、飲食業同理,香港要靠什麼來吸引訪客?是價錢更平?還是味道更好?如果產品沒有特色,人們為什麼願意支付一個較貴的價錢?

陳智思認為香港的零售業已經失去了「平」的優勢,難以回到去以前的盛世,現時要鬥平已經無法和深圳、大灣區鬥,所以香港不能再繼續「食老本」,應該要重新思考如何定位,創造香港獨有的特色,讓訪客覺得物有所值,願意在港消費。

有危就有機

陳智思認為現今香港遇到危機未嘗是一件壞事,以往業界可以忽視已經存在的問題,但現時的環境迫使大家必須要積極思考未來的出路,徹徹底底重新思考如何加強競爭力、如何重新定位。

他指出每個行業、每個產品都應該要有自己的競爭性。所幸現時無論是政府或是商界都更加積極考慮各種商機,在態度上都更加願意去討論和認真看面臨的挑戰。而且,他對香港人充滿信心。

「香港人最叻識走位,唔掂都諗掂佢」

未來出路還看3個關鍵

陳智思坦言香港需要一個危機,才能迫使大家去思考出路,避免被淘汰,他亦提出了香港未來出路的3個關鍵。

  1. 信心:相信香港獨一無二的地位,可以很快從低潮中重新站起來
  2. 心態:改變舊有思維,積極開拓新市場,分散風險
  3. 重新定位:創造香港獨有特色,加強競爭力

個人投資策略:保守、謹慎

身兼多職的陳智思在眾多公職之外,亦有個人的商業職務,繁忙的工作令他不太有時間可以緊貼市場走勢,他指出除了較為熟悉的香港和泰國市場,其他不太熟悉的市場都是交由基金經理、私人銀行等專業人士打理,例如在歐美市場投資一些科技、新興行業的基金。

陳智思, 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亞洲金融, 亞洲保險, bt專訪, 香港只是短暫面對低潮, 未來出路還看3個關鍵, hkbt, 香港財經時報
圖片:受訪者提供
團結香港基金主席陳智思身兼多職,除了眾多公職外,亦有個人的商業職務,日程繁忙。

同時,陳智思也從基金經理的觀察中了解到自己的個人投資取向:較保守,不夠進取。但他的個人投資組合亦相當多元,包括在香港和泰國的物業、不同市場的股票及基金等。

有趣的是,雖然投資策略偏保守,但是陳智思卻不介意投資新的項目、公司,他坦言這類型投資其實比股票、基金更大風險,但他手上仍然會長期持有現金用以投資這些新的發展機遇。不過,他也提到自己較為被動,很少會主動尋找投資項目,通常都是被邀請投資。

持有現金較多

理論上投資組合應該要分散風險,不要太集中於某種投資,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而陳智思的投資組合難以得出一個明確的比例。他表示過往一段長時間息口較低,他手上持有的現金佔大部分,但現時息口處於高位,將現金存進銀行保證有4至5厘回報,「好過好多投資」。

「不過,大家都知現時經濟不明朗,美國的通脹走勢、息口走勢,大家對市場將會如何發展都有不同看法,我就比較偏向保守,所以我都不會將投資集中在某一類型。」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更多BT專訪

BT專訪|新地郭氏第三代郭曉芝:3歲立志做老師!重新定義「贏在起跑線」!分享家族傳承3大成功特質

BT專訪|信和資產管理董事蔡碧林︰把握商機以可持續性帶領發展!分享3個創業著眼點

BT專訪|立法會議員邱達根:沒有人才就做不到好創科!3個策略吸引海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