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耀才證劵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表示,踏入2024年1月的倒數階段,港股持續其頽勢,只用了短短15個交易日,以不費吹灰之力先後摧毀了17,000、16,000及15,000點的重要支持區;根據翻查的歷史數據來看,這種情況實在甚為罕見,直接用股災來形容本月恒生指數的走勢,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恒生指數本周初急跌主因分析
本周一(22日)回來,投資者滿以為可借上周五美股收市的升勢,令不會跟隨大市走向的港股,依然可以在15,000點水平附近先企穏,然後能夠築底回升;但事情往往是理想美好,現實殘酷;恒生指數在開市的一瞬間已跌穿萬五點,更一度逼近2022年的14,597的低位。
是次令港股急跌的主因是,內地1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維持不變,意味當局未有肯放水救市的動機,上海指數隨即跌穿2,800點水平,且越跌越有;港股更一度曾挫514點,跌至14,794點首現超過14個月的新低。
印度、台灣及日本股市越升越有跟港股成對比
外間均認為,既然中國放水無望,中港股市就集體散水作為回應!恒生指數在踏入2024年,跌幅已逾12%,創下14年新低原來未算最嚴重;國企指數曾一度跌穿5,000點大關,將回歸以來辛苦建立的國企指數,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就跌至19年低位,令人甚感無奈;昔日令投資者嘗盡五滋六味的科技股指數,亦曾在3,000點邊緣苦苦掙扎,所有藍籌在本周一均創下52周或3年新低。
反之,鄰近的印度、台灣及日本則越升越有,日本更輕輕鬆地創下34年新高,與港股14年新低作出了強大的對比。
跌穿15,000點跟中央放水無望有關
筆者認為,本周港股跌穿15,000點,與上周跌穿16,000點的情況,均有異曲同弓之處;就是中央放水無望而令港股一開市根本沒有稍作停留,就跌穿15,000及16,000點的心裡關口,當中再度觸發衍生產品被強制收回及程式平倉或斬倉盤的湧現。
由於本周同樣出現與上周同等的情況出現,故此促使在上周有部份仍然希望維持觀望或繼續守候搏反彈的投資者,信心出現崩潰狀態;當港股跌穿15,000點後,股民可能突然產生無望之心,更擔心在短時間內可能連2022年低位14,597點都會跌穿而引發了恐慌性拋售,寧願先沽貨離場止蝕,因此所有舉足輕重的藍籌股便出現 “人踐人” 的場面,股價完全沒有支持位可言,更是越拋越低。
經歷跌勢後突傳出中央多項支持的利好消息
筆者認為,出現此現象可謂是人知常情,實際而言,就算投資者仍對港股有一絲信心,眼見由20,000點開次段段向下,一浪更低於一浪,每月走勢亦是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股民就算有多堅定,在本周也會動搖。
不過,幸好在經歷星期一的大逃殺後,在本周二市場突然傳出中央短期內會推出多項支持工具,以穩定資本市場的運行;考慮設立約2萬億元人民幣的股市平准基金,使用主要來自中國境外機構的資金經滬港、深港通投向A股。當局還考慮通過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或中央匯金公司,向A股投入至少3,000億元的本地資金;消息一出,外間均認為若短期內將2萬億元人民幣全數投入股市,對中港兩地股市影響巨大;更認為若資金先配置於港股,對港股的幫助一定較國內A股更大;
好消息突然一浪接一浪:中國銀行降準0.5個百份點
而好消息突然一浪接一浪,昨日下午中國銀行宣佈於下月5日降準0.5個百份點,意味將會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大約1萬億元人民幣。兩天內宣佈的好消息為疲弱的港股創造出了大奇蹟日,恒生指數兩天由15,000點反回升直逼近16,000點;這兩天的反彈均有成交配合,全部均超過1,100億,可謂吐氣揚眉。儘管如此,對人心虛怯的股民來說,相信仍然驚魂未定,抱著觀望態度來看待此刻的反彈,亦屬正常;惟有希望在成交的配合下,港股可守穩10天線(約在15,700點)左右,上望則16,100點。
望港府仿效中國提出救市方案
而筆者更認為,國內的救市措施儘管部份仍未得到落實,而部份則下月五日急急地便推行,可見國內對在2024年要挽救疲弱的國內經濟及挽回投資者投入資本市場的決心;而在此亦希望今次港府不要再像去年一樣,國內努力推出刺激經濟的措施,反而港府則採取不知不覺及遲緩的態度來莫視問題。
這次應積極乘著國內救市的決心,仿傚中國並切實提出務實有效的改善股票流通性等一系列挽回投資者對港股的政策,推出樓市撤辣及股市減印花稅來挽回投資者對香港資本市場的信心;不要再嘆慢板或推出不切實際措施來敷衍投資者了事的方案;這才是對港股或整體的投資市場真正對症下藥自救的方法。
倘兩地救市方案農曆新年前出台:港交所將成最大得益者
如中港兩地確實在農曆新年前有務實的救市方案出台,對於股價已跌至慘不忍睹地步的港交所(0388.HK),可會是最大的得益者。
更多港股分析相關內容文章
港股分析|恒生指數兩日反彈逾900點!中央救市外還看另一關鍵|專家:2類股穩中求勝
港股分析|中國擬出手救市:2萬億平准基金買A股... 恒指反彈近400點!高盛倡買入中國股市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