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分析美股S&P 500再創新高,當中微軟(美:MSFT)市值更突破了3萬億美元等利好因素!正當大家均認為美國股市氣勢強勁之際,德銀卻基於一個因素料股市短期有可能下跌5%-10%,到底未來投資要如何部署?嘉信理財薦2大投資建議:

美國股市3大指數最新走勢

美國昨日(25日)3大股市表現全線上升:

  • 道瓊斯指數:38,094點、升0.64% 
  • 標普500指數:4,894點、升0.53%(創新高)
  • 納斯達克指數:15,510點、升0.18%

S&P 500連續5日創新高

美股三大指數中,S&P 500更是連續四日收市創新高!從日線圖回看過去一個月,指數由1月19日的4,839點突破4,800點後便一直走上。

於24日交易時段更一度高見4,903點,可見標普500走勢強勁,收市更連續5日創新高!

Netflix去年第4季訂閱人數勝預期、股價升逾10%

近日美股繼續有不同企業先後公布業績,當中Netflix(美:NFLX)公布第4季業績的訂閱人數超過1,300萬,勝於市場預期。

亦因如此,Netflix昨日股價大升最終收報562美元、升幅3.14%。

微軟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

另一方面,微軟(美:MSFT)市值於周三超逾3萬億美元,市值排名僅次蘋果公司(美:AAPL)市值。兩者昨日最新收市價為:

微軟(美:MSFT):404美元、升0.57%

蘋果公司(美:AAPL):194美元、跌0.17%

不過Tesla(美:TSLA)於公布最新業績後,當中的銷售增長呈放緩讓人失望,Tesla昨日報182美元、挫達12%!

德銀基於一個因素料美股短期將下跌5-10%

雖然美股目前看似處於一個正向勢頭,不過據外媒引述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所示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會導致美股未來數月呈調整。

該行環球首席投資員Christian Nolting指出,美國經濟年度增長料0.8%較預測2023年經濟增長的2.3%為低。有見及此,美國股票市場或因而受影響短期可能會下調5-10%。

嘉信理財:料偏向服務業經濟體復甦緩慢

嘉信理財就今年環球及美國市場作展望,當中亦提到美國經濟。機構董事總經理及首席全球投資策略師Jeffrey Kleintop提到,工廠生產及貿易量在2023年下跌,反映全球經歷集中在製造業和貿易業的「紙皮箱衰退」。

隨著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體可能開始有起色,2024年可能會出現溫和的「紙皮箱復甦」,而偏向服務業的經濟體則復甦緩慢。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2024年的預測亦反映了這個逆轉趨勢,德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加速走出衰退,而法國和美國的經濟增長則預計會放緩。

「滾動式衰退」

另一方面,Jeffrey Kleintop又指使用「滾動式衰退」是基於美國經濟的幾個關鍵領域均出現衰退狀況的疲弱表現,包括:房地產、製造業和以消費者為主導的經濟範疇

機構認為今年最理想的情況是維持現況即:服務業可能出現衰退級疲軟,而早前受影響的經濟版塊企穩和/或復甦,從而抵銷對經濟的影響。然而,某些符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傳統定義的經濟衰退風險仍然存在。

如美國聯儲局不作進取減息、美國七大巨企或無法維持升勢

與此同時,Jeffrey Kleintop又提到隨著全球經濟進入新週期,市場會經歷新主導板塊。截至2023 年11月底,美國以外的國際股市平均表現領先美股。

假如美國聯儲局不在今年進取地減息,美國七大巨企有可能無法維持其升勢,從而導致股價落後。屆時,國際股票自2022年10月熊市結束以來的領先表現可能會更加明顯。

美國減息預期將延至5月開始

美國股市近期走勢凌厲,有指目前美股看漲的其中原因是憧憬美國經濟,反之美國聯儲局3月減息預期開始有降溫狀態。

根據芝商所(CME Group)最新預測,目前市場預期美國聯儲局會減息的機會從之前超過5成機會率降至42.4%。相反不作任何動作的則反升逾5成。另現時料當局最快可能5月才會作首次美國減息。

嘉信理財2大投資建議

嘉信理財香港有限公司理財顧問郭明燊則提到,現時投資者宜考慮美國以外國際股票的領先表現,以及不同板塊的優質股票,例如擁有較多即時現金流、在資產負債表上列出大量現金、高利息覆蓋率或實際收入穩健增長的公司。

同時應謹守分散投資原則,並定期調整投資組合。

更多投資展望2024/美股分析相關內容文章

投資展望2024|美股5大重點主題:美國減息、總統大選、中國...「七騎士」續成關鍵

美股道指創新高!假如特朗普再執政、新加坡銀行分析4大憂慮:美國有機會停減息?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