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錢人有2種新投資趨勢!最新研究調查報告顯示有8成富裕的香港投資者傾向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和可持續投資,即睇5種財富階段的投資策略!

「財富關係觀察–財富之旅」

St. James’s Place Asia(「SJP Asia」)發佈一份「財富關係觀察 – 財富之旅」研究報告,報告訪問1,000名25至69歲,並持有股票、房地產、股票、基金等個人投資的香港投資者,所有受訪者均來自年收入至少為400,000港元至1,500,000港元以上的家庭。

研究報告探討香港投資者如何管理及投資其財富、ESG投資的趨勢、機遇及挑戰,並研究不同財富水平之間的差異。報告將受訪者以5個財富階段進行分類:

5種財富階段

  • 財務穩定:在支付每月費用後,可以儲蓄部分收入。
  • 財務安全:在支付每月費用後,可以儲蓄部分收入及進行投資(如有)。
  • 財務靈活:有需要時,有足夠的投資和/或資產以支付最多一年的生活開支。
  • 財務自由:如需要時,金融投資和/或資產足以產生足夠的被動收入,維持生活水準。
  • 財務充裕:財務狀況穩定,收入多於一生所需,需要考慮如何轉移財富。

有錢人2種新投資趨勢

研究調查顯示富裕投資者正將目光放遠,運用其資源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其他財富階層的投資者則普遍認為進行可持續投資時會遇到各種障礙,因而影響投資意欲。越富裕的香港投資者越熱衷於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及可持續投資。

由可持續發展紀錄不佳的企業撤資

有71%「財務充裕」的投資者表示會由可持續發展紀錄不佳的企業撤資。富裕投資者認為其財富可令其作出更果斷的骰子決定,若被投資的企業未能達至某些標準,會選擇將資金轉移至其他地方。

而財富水平較低受訪者中,只有約四成表示會從一間無法履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企業撤資。報告反映各財富階段的投資者均對可持續發展感興趣,但較富裕的投資者更希望其投資的企業可達到企業自身訂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研究:8成傾向ESG、可持續投資

各財富階段的受訪者對可持續投資的興趣正迅速提升,當中有82%「財務充裕」的受訪者表示會於投資時優先考慮ESG及可持續發展因素,比例較「財務穩定」投資者的65%為高。

整體而言,44%的受訪者表示對ESG及可持續投資的興趣有所增加,趨勢於較富裕投資者群體中尤其明顯,有72%「財務充裕」的受訪者表示熱衷於ESG投資。相比之下,只有27%的「財務穩定」受訪者持有相同態度。

減緩氣候變化十分重要

同時研究亦發現,較富裕香港投資者對ESG投資的熱誠已透過其投資決策體現。有88%「財務充裕」的受訪者同意投資能夠減緩氣候變化的企業十分重要,較整體受訪者的平均值72%為高。

SJP認為應把握機遇向財富水平較低的投資者灌輸可持續發展和ESG需要成為長遠投資組合一部分的理念。這不僅有助財富增長,更會為社會及環境帶來莫大裨益。

可持續投資的障礙

另外,當受訪者被問及進行負責任投資會遇上甚麼障礙時,首3項障礙分別為:

  • 缺乏相關知識:66%
  • 難以獲取相關實用資訊:66%
  • 缺乏投資選擇:58%

7成希望了解更多有關資訊

整體上有69%受訪者表示希望了解更多有關可持續投資的資訊,特別在「財務充裕」的受訪者中,有78%持相同的看法。不過,大多數「財務充裕」的受訪者積極運用不同方法篩選合適的可持續投資方案,包括在決定投資股票或資產前閱覽相關的可持續發展報告。

誤解:可持續發展投資不等於犧牲利潤

此外,研究亦發現整體有64%受訪者願意犧牲利潤進行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投資。雖然此舉值得稱許,但這反映投資者對可持續發展投資的潛在誤解。長遠而言,可持續及負責任的營運能令企業更成功。

SJP表示研究結果反映現時更需要致力推廣金融教育,消除對於必須犧牲利潤方能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誤解。可持續投資有潛力帶來長遠回報,專注增進投資者意識,將有助推動既能帶來經濟收益,又能為大眾創造更光明的未來的投資。

預計未來財務日益複雜

除了可持續投資延續上升勢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有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顧問諮詢平台面世,只有少部分受訪者認為相關工具會簡化財務管理。事實上,約8成受訪者預料他們的財務管理會於未來一至五年維持不變或變得更複雜。

相比其他財富階段的受訪者,大部分「財務穩定」的受訪者認為其財務會於未來五年變得更複雜,反映財富水平較低的受訪者對專業諮詢的需求最大。

個人理財複雜的因素

當受訪者們被問及個人理財日益複雜的因素,提及最多的原因包括:

  • 平衡投資、儲蓄及支出之間的資金分配:64%
  • 平衡供養家庭成員的需求和個人需求:55%
  • 缺乏金融知識:50%

富裕人士更傾向諮詢財務顧問

即使最富裕的組別往往需要管理更複雜和多樣的資產,但是與其他組別相比,他們最不會視時間不足為障礙,這或許歸因於他們更傾向尋求財務顧問的幫助,研究顯示有63%「財務充裕」受訪者表示現時有尋求財務顧問建議。相比之下,只有19%「財務穩定」的受訪者有諮詢財務顧問。

財務顧問無法被人工智能取代

SJP認為雖然人工智能及輔助研究有助投資者教育,但仍無法取代個人化理財建議,以及在投資者做財務決策時至為關鍵的人為因素。即使多年來我們見證科技的進步,但財務顧問可提供的信任和支持是無可取代的。財務顧問可深入了解客戶的個人目標和獨特財務狀況,並協助他們選擇加快其積累財富和實現財務目標的工具。

註:專業理財顧問定義為日常為客戶針對財務狀況提供理財建議的個人、建議項目包括但不限於保險、投資、稅務、財產、房地產管理及退休計劃。

更多理財方法相關文章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