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熱話|日前有網民在「連登」討論區發文討論 “Quiet quitting”的工作態度,事件令網友議論紛紛,不少打工仔表示「本來就應該係咁」。

Quiet quitting意思

Quiet quitting按字面翻譯,中文為「安靜離職」,但它的意思與辭職沒有任何關係。所謂安靜離職的定義是職員在工作時只做份內事,不追求過多或超出負荷量的工作,在精神上與工作劃清界線。與躺平文化不同的是,中國躺平文化是體現了對於社會失望的消極生活模式,Quiet quitting則是對職場以外顯現積極的態度。但兩者的共通點都是年輕一代皆認同這些概念。

Quiet quitting的3不原則

「不多做、不加班、不向上」是Quiet quitting的「3不原則」,雖然每天上班工作,但不把工作視為生活重心。

  • 不多做:只會做好自己本分,不會承擔更多的工作,或部分本來不屬於自己的工作,絕不會超出了自己的工作範圍。
  • 不加班:不會佔用下班時間處理工作,絕不會犧牲屬於自己自由的時間。
  • 不向上:不主動要求升職的機會。

00後整頓職場?

就香港職場文化而言,不少人視加班工作(OT)或假日工作為常態。可能是因為行業或公司的固有文化,又或者是自己正在爭取表現,想向公司展示自己能幹的一面,搏升職加薪。但Quiet quitting或許只對Z世代有效,他們這世代會更注重生活舒適度,傾向採取不同的工作態度和方式。00後也已經踏入職場,或者真的由他們牽頭「整頓」職場的OT文化。

網民反應兩極:

支持者認為,這樣是為了在工作和生活間找到平衡(Work life balance),捨棄職場上病態的文化,拒絕不合理的加班及剝屑。同時他們也指出,這不代表對工作敷衍了事,Quiet quitting只是不讓工作佔據自己的人生,找回生活的主動權。

反對者則覺得,這樣只是一種消極逃避的心態,不只是放棄工作,同時放棄人生,安於現狀的人生只會停滯不前,沒有進步可言。

「當打工仔意識到自己投放嘅心力得唔到回報,自己得到嘅甚至比卸膊王遠低時,有咁嘅現象都好正常。」

「呢個先係正確態度,簡單經濟學,我地減低勞動力供應,勞動力需求者(企業)自然要用付出更多(人工,福利,改善工作環境)先得到我地(勞動力)。」

「份糧值幾多咪做幾多,有咩問題。」

「本來就應該係咁。」

「嘢又唔想學,淨係做份糧嘅嘢,思想咁頹,人工咪咁頹。」

「依家啲零零後就係咁短視,一日番 8 個鐘,如果hea 住過嘅話番工純粹拎走嘅係得錢其實好可悲,認真番工反思下自己有乜做得唔好。除咗工作技能上時間管理,溝通技巧等等都可以諗,個腦已經唔識轉同放棄人生冇分別,個人未老先衰。」

亦有網民理智分析:

「重點係社會唔同左,以前普遍相信多勞多得,你投入額外工作,可以得到額外回報,雖然可能只係得50%,即當年所謂半斤八兩,但你仍然可以改善生活。而家社會上流空間有限,企業/資本吸引剩餘價值能大太強大,你做左extra嘅野,佢賺多100蚊,你可能只係得到兩蚊,辛苦埋得個做字,對生活改善杯水車薪,追通漲都未夠,咁我不如躺平慳返啲力算啦。」

更多關於網民熱話的文章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