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因為長期在保持潮濕的環境,所以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近日就有研究調查了浴室最多細菌的6個地方,發現居然有3個地方比廁所板更污糟!《香港財經時報》整合9個清潔小貼士,即睇詳情!

研究:浴室6個地方最多細菌

外國機構SafeHome早前進行一項《2023年浴室細菌及病菌數據》的研究調查,透過擦拭收集2名女性及1名男性的浴室表面細菌數據,並對500多人使用浴室的習慣進行調查,最後得出浴室6個最多細菌的地方,按細菌量多寡排名分別是:

  1. 浴簾
  2. 浴室地板
  3. 牙刷手柄
  4. 廁所板
  5. 水龍頭把手
  6. 浴室門柄

3個地方比廁所板更污糟

不過,細菌亦有分為有害和無害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浴簾、浴室地板和牙刷手柄這3個細菌量比廁所板更高的地方之中,浴室地板和牙刷手柄上收集到的細菌全部都是有害的細菌。

一枝牙刷至少可蘊藏20萬個細菌

除了牙刷的手柄之外,牙刷之中蘊藏的細菌量亦不容小覷。浴室設計公司Soakology.co.uk公布進行了一項研究,而其研究的數據結果顯示,若以每平方寸可容納分量計算,一枝牙刷可至少蘊藏20萬個細菌。可蘊藏細菌數量比馬桶含菌量更多。

另外,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曾進行過一項研究,其研究是利用學生共用浴室中的牙刷作研究。收集學生牙刷後檢測,結果發現所收集的學生牙刷中,有60%以上的牙刷對糞便呈陽性反應。研究報告更指出,牙刷上的糞便可能是來自其他廁所共用者。

牙刷引致口腔細菌增多

另外,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亦有研究指出,牙刷有過億細菌和病毒。而且早在1986年已有外國研究指出,當中的細菌和病毒包括有:

  • 金黃葡萄球菌
  • 大腸桿菌
  • 綠膿桿菌
  • 單純皰疹病毒

引致不同疾病

研究更發現,若牙刷有足夠含量的單純皰疹病毒1(HSV-1)會引起感染引致唇瘡。而牙刷若蘊藏糞便,更有機會因大腸桿菌出現肚瀉。另外美國一間藥學公司的研究亦指出,口腔細菌可引致不同的疾病。

例如:牙周病引起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另外,口腔細菌會令頸動脈壁變厚,增加血管阻塞的風險。因此牙刷清潔也需做足,才可減低患病風險。

3個正確清潔牙刷方法

《香港財經時報》整合3個正確清潔牙刷的方法,分別是:

  1. 熱水
    南韓慶北大學對刷牙清潔作出研究,指出刷牙後用熱水(50°C)沖洗比起用一般冷水(10°C)清洗更能有效殺菌。
  2. 紫外光
    日本節目《サタデープラス》(SATURDAY PLUS)曾邀請牙醫教清潔牙刷方法。而牙醫指出最簡單的方法是日曬,每天在早上10點至下午2點的時候,把牙刷放在窗旁或露台,利用太陽強烈的紫外線來殺菌。但亦要用水要用水仔細清洗,避免刷毛底部留有食物殘渣和牙垢。而外國研究亦証實紫外光有效替牙刷殺菌。
  3. 漱口水
    印度學者Mehta的研究發現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或氯己定(chlorhexidine)浸泡牙刷過夜是有效替牙刷殺菌,而這種成分會出現在漱口水中,大家在購買漱口水時可以留意一下。而牙刷在使用前後可以浸在抗菌的漱口水中20分鐘便可減少細菌滋生。

牙膏蓋比馬桶污糟10倍

除此之外,原來牙膏蓋的含菌量也不容忽視。台灣《TVBS》邀請輔英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助理教授李政達檢測不同種類的牙膏蓋的含菌量。

結果發現,不同類型的牙膏蓋含菌量有明顯差異,大開蓋的牙膏菌落數最多,含菌量嚴重超標,菌數是馬桶的高10倍。瓶口愈大,菌落數便相對愈多。詳細結果如下:

牙膏蓋含菌量比較

樣本 含菌量 污糟程度
大開蓋瓶口 18,000 比馬桶污糟10倍
揭蓋式 2,300 與馬桶一樣污糟
按壓式擠口 480 微超標
旅行裝擰蓋式 13 標準值內
漱口水 7 標準值內

發霉牙膏蓋內含毒性青黴菌

李教授解釋,密封式的漱口水,以及封口小的旅行裝牙膏及擠壓式牙膏內細菌量會比較少。至於大開蓋設計受污染機會較高,容易讓微生物進入牙膏蓋。但同時他亦表示牙膏對病毒有效,亦可殺死特定的細菌,例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但卻未能抑制霉菌。

若牙膏蓋沒有擰緊或密封,並長期暴露於潮濕環境的話,就會容易發霉並滋生細菌。發霉的牙膏蓋內的黴菌或含有毒性青黴菌,若毒性劇烈的青黴毒素經此沾染上牙膏,並從口腔進入體內,即有機會引發血液與神經毒,嚴重可致命。

研究:小朋友玩具比廁所板污糟

另外,亦有外國研究調查指出,小朋友常接觸的玩具,包括遊戲機手掣、毛公仔、小膠鴨等等都含有大量細菌。

  • 遊戲機手掣所含的細菌是是廁所板的5倍
  • 家中的戶外有兒童彈床是廁板細菌量的400倍,每100平方厘米便有64萬個細菌
  • 80%的毛公仔帶有有害細菌,當中約1/4的玩具更被檢出糞便內常見的大腸桿菌

幼兒枕頭及玩具含菌量是廁所板的2倍及3倍

另外,香港兒童健康基金曾發表的報告亦指出,幼兒枕頭、玩具、遙控器等幼童容易接觸的物品,其含菌量約為200至2,000萬個,而廁所板含菌量僅介乎20至200萬個,其中幼兒枕頭及玩具的含菌量,則分別是廁所板的2倍及3倍。

3款材質筷子細菌超過標準值

此外,根據台灣東森電視台報道,輔英科大保健營養系助理教授李政達檢測4種材質的筷子清洗後的含菌量,包括:

  1. 木筷子
  2. 竹筷子
  3. 仿瓷筷子
  4. 不鏽鋼筷子

最後結果發現,4種材質筷子中有3種含菌量超過標準值的200個單位。當中以木筷子的含菌量最高。以下為各類筷子的含菌量表:

各類筷子含菌量比較

各類筷子 含菌量
木筷子 660
竹筷子 350
仿瓷筷子 310
不鏽鋼筷子 91

有坑紋竹筷子比廁所板污糟8倍

以同樣方式檢測有坑紋的竹筷子,結果發現其含菌量比起普通竹筷子更多,有坑紋的竹筷子的清洗後細菌含量為13000個單位。普通竹筷子的清洗後細菌含量僅為350個單位,相比下高出37倍。

而且與標準值(200個單位)高出65倍。倘若將單位換成細菌數,每克約含10億以上的細菌,比廁所板骯髒7至8倍。

3招免菌從口入

李教授指出,筷子在清洗後仍含有大量細菌,是因為很多食物殘渣如湯汁、醬汁等仍會藏在材質的縫隙中。因此除了平時使用後應用百潔布來回刷淨外,每星期也要消毒一次,確保縫隙中的污垢完全去除。李教授更提出了3個安全使用筷子的貼士,避免惡菌從口入:

  1. 定期將筷子清潔、消毒
    每星期消毒一次,將筷子放入滾水加熱約1-2分鐘後弄乾,再放入乾碗機高溫殺菌。竹筷、木筷不宜放入洗碗機,因材質容易吸水發霉
  2. 選購無刻紋、顏色平實的筷子
    因為有坑紋的筷子易藏細菌,另外顏色花哨的筷子或會含色素等重金屬,長期使用恐怕會攝入體內
  3. 定期更換筷子
    若然筷子用舊了便要更換,特別是發霉的

手機比馬桶骯髒

另外,早前一項關於香港「家居及個人衛生意見調查」的研究調查發現,逾6成受訪者會帶手機入廁所使用,令手機上的細菌倍增。近6成受訪者亦坦言在洗手或消毒雙手後,不會同時消毒手機後才使用,使雙手有機會接觸到手機屏幕的細菌,即等同於無洗手。

此外,有近8成的受訪者稱知道手機比馬桶骯髒,反映港人明知廁所滿佈細菌,卻仍然時刻機不離手將手機帶入廁所,但如廁洗手後卻忽略了同時消毒手機的重要性。

9個清潔小貼士

《香港財經時報》亦整合了9個浴室清潔的小貼士,包括:

  1. 使用排氣扇,並經常清潔風扇,確保浴室排氣扇通向室外
  2. 確保馬桶邊緣密封和水箱密封
  3. 若浴室窗戶的油漆表面有污漬或剝落,則需用新鮮的密封劑和油漆將其重新密封
  4. 裝設暖風乾燥機
  5. 使用除濕機除濕
  6. 選擇防水材料的浴櫃
  7. 裝設浴簾以乾濕分離
  8. 用刮刀清除鏡子、玻璃、光牆面上多餘水分
  9. 刷除清洗所有可見的霉斑

更多研究調查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