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上司和下屬之間的界線一直是一道難題,太遠顯得不近人情,太近又擔心公私不分。專家指出在職場上,保持適當的界限至關重要,智者要懂得保持距離,同時保持關懷。上司下屬的界線模糊容易釀成苦果,《香港財經時報》整合職場4招制定界限,即睇詳情!

上下級界線模糊釀苦果

台灣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從習慣洞察人心》(時報出版)一書中講述了一個實際案例,一位主管為了展現自己開明的領導風格,決定向所有員工公開自己的手機號碼,期待能夠直接聽到基層員工的心聲,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然而,這個做法卻意外地讓他陷入了一個痛苦的境地。

每天應對大量申訴電話

因為他的手機變成了一個「投訴熱線」,他不得不每天應對大量的員工申訴電話,這讓他感到極度困擾和大量壓力。最後不幸的是,事情並未按照改主管預期發展,他最後只好舉白旗投降,結束熱線的同時也終止夢魘。

「智者懂得保持距離,同時保持關懷。」

界線模糊釀苦果

從心理諮商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林萃芬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當人際關係「界線不清楚」的時候,即是苦難的開始,不僅別人很容易入侵自己的生活,逐漸喪失私隱,更可能會因彼此過度關切,而阻礙了對方的自我發展,碰到困難就想找人來收拾善後。

4招學會保持適當距離

  1. 領導者切忌心軟
  2. 切勿過度同情
  3. 鼓勵自力更生
  4. 學會說「不」

第一招:領導者切忌心軟

所以,領導者最好不要太過心軟、太沒原則,無論家庭或公司,過度緊密、沒有界線的關係,都很難鍛鍊出獨立自主的成員,表面上看起來向心力好像很強,實際上為了爭寵反而會彼此攻擊,製造無謂的糾紛與情緒。

人性弱點成詐騙誘餌

心軟的人經常會遇到的狀況是,碰到對方苦苦哀求,感覺自己如果不出手相助,就會後悔一輩子。林萃芬的一個朋友就有類似的親身經歷,有天晚上這位朋友接到一位遠親的求救電話,對方邊哭邊請求借錢救他一命。因為人命關天,朋友一時心軟,沒有多做思考,就答應對方籌錢救人。

結果對方一拿到錢,就從地球上消失,再也不見人影。

擺脫「扮可憐」的陷阱

基本上,「扮可憐」的人就是利用別人的「罪惡感」來操控對方,他們不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卻會藉著一句又一句的「可憐台詞」試圖讓別人「良心不安」,進而了解他們的心意,滿足他們的需要。

扮可憐VS真可憐

「扮可憐」與「真可憐」之間的差異在於,扮可憐的人講完故事後,會讓你覺得自己必須為對方的悲慘遭遇負責,抑或至少也要略盡一點心力。

假使不想受制於這些「偽裝的可憐人」,就需要狠下心來告訴對方:「我的能力有限,沒有辦法按照你的期望幫助你,我只能夠做到什麼。」只有面對並承認自己「能力有限」,才可能甩開罪惡感的糾纏。

第二招:切勿過度同情

不管雙方關係多親密、恩情多深厚,都要在「能力範圍」內協助對方、關愛對方,太過氾濫的「同情心」,反而會讓對方失去功能,無法自己解決困難。有句話說:狗急跳牆,當人們長期處於危急狀態,就可能會扭曲人性,做出傷人害己的事情。

防範狗急跳牆

新聞上不時都會出現這種情形,譬如長期失業的兒子靠父母養,等到父母散盡家財,無力供養兒子時,兒子卻恩將仇報,以暴力傷害一無所有的年邁父母。林萃芬指出通常會以暴力威脅別人的人,多半經不起任何一點挑釁,只要被他們嗅到一絲絲敵意,他們就會毫不留情地用暴力攻擊對方。

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不過,別以為他們的行為是因為膽大、勇氣足。剛好相反,他們的內心都非常懦弱,很害怕會失去唯一的靠山,一旦察覺靠山不再支持自己,他們就會發起激烈的生存保衛戰;而且對他們越好的人,受傷越重。

第三招:鼓勵自力更生

在看過無數悲劇後,林萃芬得到一個啟示,就是對上門求助的親朋好友,與其提供金援,不如激起對方的生存鬥志。一開始就坦承自己無能為力,對方或許會怨你「太小氣」,卻不會恨你「背叛」、「遺棄」他們,反而不會惹禍上身。

防範心軟陷阱

還有一種會導致危險的心軟狀況就是陷入暴力的迴圈。像不少受到暴力傷害的人都曾經發誓「再也不會原諒暴力份子」,可是當對方採取密集的柔情攻勢,不斷的送花、送禮物、道歉、下跪、懺悔,保證「絕不再犯」之後,就會忍不住心軟原諒對方,總覺得對方這次是真心改過。

第四招:學會說「不」

懷抱感情與期待的心軟,很容易掉進失望與懊惱的循環中,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只好找各種理由安慰、說服自己。一時心軟的代價,可能會高到超過負荷範圍,務必設下停損點,趕快接受現實,以免賠上一輩子的幸福。

保護自己的權益

所以,與人交往的時候,如果無法說「不」,或很難對別人生氣,或是對人過度禮貌,甚至常常因此被佔便宜,或老是覺得自己的意見沒有價值的話,就要練習表達自我的權益,試著說出內心的感受,才不會成為「心太軟」的人。

更多職場攻略相關文章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