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匯豐宣佈停用至少30日未使用旗下PayMe電子錢包的用戶,令不少人更留意電子支付工具的使用條款。PayMe是不少港人的常用電子錢包及支付工具,最近亦有通知用戶更新部份條款,到底PayMe還有什麼特別的條款,使用時需要特別留意?
PayMe「轉數快」條款修訂內容
PayMe於近日發出通知告知用戶,平台對「轉數快」相關條款作出修訂,說明PayMe對欺詐和詐騙活動的處和客戶在進行交易時的權利及責任限制。新修訂條款將於2023年12月1日起生效。有關的條款重點如下:
(1)發出風險警示
條款指出,為幫助客戶對欺詐、詐騙和欺騙活動保持警惕,PayMe或會根據匯豐不時從快速支付系統或香港警方收到的風險警告、訊息和指標來顯示風險警示。
(2)提醒用戶須自行注意交易安全
若客戶發出指示透過轉數快支付款項或進行交易,即表示客戶同意採取合理可行的步驟,以保障客戶自身的利益、金錢和資產免受欺詐或其他非法活動所影響。客戶每次均有責任查證相關收款人和交易是否真實可信,並作出明智的判斷。
(3)處理被錯誤存入戶口的款項
如果PayMe錯誤將款項存入客戶的銀行戶口,PayMe有權撤銷全部或部分該等匯入款項(包括任何應計利息),對銀行戶口作出適當的記項,並支取或要求即時償還PayMe因此而產生的任何損失、損害或開支(視何者適用而定)。
(4)系統故障免責條款
對於因轉數快出現任何延遲、無法使用、中斷、故障、錯誤或與其相關的因素而引致的損失、損害或開支的責任;以及其他匯豐未能控制的情況,如收到涉嫌欺詐、詐騙或欺騙的風險警告、訊息和指標等而引起的損失、損害或開支,PayMe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其他須注意的特別條款
除了新條訂的條款之外,《香港財經時報》再為大家從PayMe使用條款中,整理列出使用者須多加留意的特別條款和使用方法,包括暫時停用、終止使用,以及由客戶停用電子錢包後的須知事項。
超過30日未使用即可被暫時停用
首先是停用電子錢包的情況,PayMe早前就在通知提及-
- 若用戶至少30日未有使用PayMe接收或支付任何款項,匯豐可以暫停客戶使用PayMe而毋須事先通知用戶;
- 當至少90日未有使用PayMe錢包接收或支付任何款項,匯豐可以終止客戶使用PayMe,同樣毋須事先通知用戶。
除了以上的情況外,還有不同的情況,會導致客戶被即時暫停使用PayMe,包括:
可被立即暫停使用PayMe的情況
- 匯豐曾要求客戶提供資料,但客戶並未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向匯豐提供
- 匯豐合理懷疑存在欺詐、非法、未經授權或犯罪活動
- 匯豐擔心客戶 PayMe 錢包的安全(如客戶的保安資料疑似被濫用)
- 們有理由相信,若匯豐不採取行動,匯豐或其他滙豐集團成員公司可能會面臨任何政府、監管機構或執法機關的起訴或指責
- 匯豐有理由相信,客戶並沒有遵守本條款
- 匯豐認為此舉對於打擊金融犯罪至關重要
某些情況下可能暫時無法使用PayMe
暫停使用期間,客戶將無法使用PayMe進行交易;匯豐亦無法保證客戶始終能夠使用PayMe或用PayMe進行交易,例如由於技術問題或匯豐無法控制的情況,客戶可能無法使用PayMe。
10個終止使用PayMe的情況
匯豐可隨時終止客戶使用PayMe,而一般情況下,匯豐會提前30天通知客戶。若出現以下情況,匯豐可立即終止客戶使用PayMe而毋須事先通知:
- 客戶至少90天未用 PayMe 錢包於接收或支付任何款項
- 匯豐有客戶參與任何欺詐、非法、未經授權或犯罪活動的證據
- 客戶使用PayMe的方式令他人感到受干擾、受辱駡或不便
- 匯豐曾要求客戶提供資料,但客戶並未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向匯豐提供
- 客戶向匯豐提供錯誤或具誤導性的資料
- 匯豐擔心客戶PayMe錢包的安全(例如客戶的保安資料疑似被濫用)
- 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後,客戶仍未向匯豐償還任何欠款
- 匯豐有理由相信,若匯豐不採取行動,匯豐或其他滙豐集團成員公司可能會面臨任何政府、監管機構或執法機關的起訴或指責,或
- 客戶令匯豐或其他滙豐集團成員公司可能會違反法律、法規、法院命令或政府、監管機構或執法機關的協議或指引
- 匯豐認為此舉對於打擊金融犯罪至關重要
停止使用PayMe後須知
- 匯豐會將儲蓄在PayMe內的所有資金轉賬至與客戶PayMe賬戶連接的其中一個銀行戶口
- 與PayMe相關的所有利益將終止,及
- 為安全起見,客戶應從設備中刪除應用程式。
客戶需要繼續為PayMe帳戶停止使用前所進行的與客戶PayMe帳戶相關的全部交易及活動負責。
刪除應用程式的方法
客戶若選擇自行停用PayMe,可根據以下步驟:
- 前往PayMe應用程式中「我的帳戶」>「設定」>「應用程式設定」>「關閉帳戶」
- 再刪除應用程式
部份項目或須收費
值得留意,雖然PayMe目前不就個人用戶收取費用,但某些非PayMe特有的項目可能需要收費(例如:要求匯豐提供歷史資料的副本)。相關資訊載列於收費表內,該表可在網上或分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