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峰期未過,新冠病毒感染又有機會在10月至12月迎來高峰期,一項日本研究發現在迎面行過時,新冠病毒傳播的關鍵5秒,在4種步速測試下,發現3招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即睇詳情!

新冠感染高峰期:10至12月

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主席、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早前在出席香港電台節目時表示,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預計將於10月至12月出現,並建議接種新一代疫苗預防正在全世界流行的XBB分支。

研究調查:迎面行過時5秒風險最高

引述日本《每日新聞》報導,筑波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在英國科學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一項關於新冠病毒傳播的研究。當中顯示,人與人迎面行過時,新冠病毒在5秒內的感染風險最高。

新冠感染主因

現時每日仍有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筑波大學的研究團隊就基於被認為是主要感染途徑的氣溶膠微粒(aerosol particles)數量變化,用於分析人們在移動時的感染風險。

模仿人類步行時

研究小組使用了一個持續從口部噴發出氣溶膠微粒(aerosol particles)的人體模型,在室內一邊步行一邊噴出氣溶膠微粒,並設定了4種步行情境,測量一定範圍內的微粒數量。

4種步行情境

情境 步速
(公里/小時)
步行 5公里
慢跑 10公里
快跑 15公里
衝刺 20公里

感染關鍵5秒

研究結果顯示,在所有的步行情境下,微粒的數量都在5秒內達至最高峰,然後迅速下降。研究團隊認為,這些微粒是被人體模型移動時產生的空氣渦旋帶動而擴散,帶領空氣向後流動。

步速、呼氣都有影響

此外,研究亦發現步速越快,最高峰時的所量度到的微粒數量就越少。因此研究團隊推斷,增加呼氣的次數和增加空氣渦旋的速度都會加速新冠病毒的傳播。

通風VS不通風

研究團隊同樣比較了通風和不通風環境的差異。在通風的環境下步行,最高峰時的微粒數量比不通風的環境少約55%,而且在所有步速下,都得出在通風的環境下,最高峰時微粒數量較小的結果,甚至有結果顯示在擦身而過的10秒後,微粒數量下降至接近測量前的水平。

3招降低中招風險

有鑑於以上研究結果,研究團隊提出3招可以減低迎面經過時的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分別是:

  • 閉氣5秒
  • 保持至少1米距離
  • 站在上風處等

更多健康熱話相關文章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