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業銀行推出破頂港元定期利率優惠,3個月定存有5.05厘,全城最高息,存100萬賺息12,625元!以下整合8間銀行存款優惠,追蹤利率走勢,再入場賺高息。

大新銀行:3個月4.4厘

大新銀行繼續有港元定期存款優惠3個月有4.4厘,詳情如下:

存款期 3個月
存款金額 10萬元至80萬元
年息(厘) 4.4

入場賺息1,100元

大新銀行VIP客戶以最低10萬元新資金開戶可獲4.4厘年息優惠,入場賺息1,100元。

  • 年利率優惠以分行開立定期存款時作準。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大新銀行

上海商業銀行:3個月4.48厘

上海商業銀行有4.48厘優惠,入場門檻低,詳情如下:

存款期 3個月
存款金額 1,000元
年息(厘) 4.48

入場費1,000元起

客戶於推廣期內透過個人網上銀行或流動銀行辦理港元定期存款,可享以上定期存款年利率優惠。

華僑銀行:3個月4.6厘

華僑銀行有新資金定存優惠,新錢入場有4.6厘,即睇優惠細則:

存款期 3個月
入場費 10萬元
年息(厘) 4.6

入場賺息1,150元

宏富理財客戶經分行以新資金10萬元入場可獲相關優惠,按入場費計算,3個月預計賺息1,150元。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華僑銀行

星展銀行:3個月4.6厘

星展銀行推出「網上定存優惠」,3個月利息上調至4.6厘,詳情如下:

存款期 3個月
入場費 5萬元
年息(厘) 4.6
一般星展客戶
優惠編號
AK135
星展豐盛理財
及私人客戶
優惠編號
BK135

入場賺575元

透過星展iBanking網上理財(使用指定優惠編號)或DBS digibank HK應用程式開立定存可獲4.6厘優惠。按入場費計算,預計賺575元。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星展銀行

富邦銀行:3個月4.8厘

富邦銀行推出4.8厘短存優惠,優惠詳情如下:

存款期 3個月
入場費 50萬元
年息(厘) 4.8

以50萬元存3個月定期賺息6,000元

個人銀行客戶經Fubon+手機應用程式以合資格新資金開立指定定期存款,可享特優年利率。假設以50萬元存3個月定期,全期賺息6,000元。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富邦銀行

創興銀行:3個月4.8厘

創興銀行推出雲利率定存優惠,沒有任務要求最高有4.8厘,即睇優惠詳情:

存款期 3個月 3個月
入場費 5,000元 50萬元
年息(厘) 4.65 4.8

3個月賺息6,000元

個人客戶經創興網上銀行/流動理財設立定期存款可獲以上優惠。假設存50萬元,3個月賺息6,000元。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創興銀行

工銀亞洲:3個月4.9厘

工銀亞洲都有高息選擇,3個月4.9厘,暫時是全港第二高息,詳情如下:

存款期 3個月
存款金額 10萬元至80萬元
年息(厘) 4.9

入場賺9,800元

全新客戶於推廣期內開立綜合賬戶/理財e時代/理財金賬戶以全新資金到分行開立港元定期存款,可享特惠年利率。假設存80萬元,入場賺9,800元。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工銀亞洲

南洋商業銀行:3個月5.05厘

南洋商業銀行推出破頂港元定期利率優惠,3個月定存有5.05厘,全城最高息,即睇優惠詳情:

存款期 3個月 3個月 3個月
客戶類別 特選南商客戶 南商理財客戶 所有客戶
入場費 100萬元或以上 100萬元或以上 10萬元或以上

存100萬賺息12,625元

南商推出「智優息定期存款」優惠,根據客戶類別最高可獲5.05厘高息,假設存100萬元,入場賺息12,625元。

  • 特選南商客戶包括: 特選職業或特選機構會員/僱員、港漂客戶或內地客戶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南洋商業銀行

哪間銀行定存利息高

銀行 年息(厘) 入場費
大新銀行 4.4 10萬元
上海商業銀行 4.48 1,000元
華僑銀行 4.6 10萬元
星展銀行 4.6 5萬元
富邦銀行 4.8 50萬元
創興銀行 4.8 50萬元
工銀亞洲 4.9 10萬元
南洋商業銀行 5.05 100萬元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更多港元定期存款著數優惠

高息定存優惠回顧!短存5厘 VS 長存4.8厘!入場賺12,625元!9款港元定期格價

8款4厘以上長存優惠!1年港元定期最高4.8厘!入場賺24,000元

編按: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一切以相關銀行或金融機構最新公布為準。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