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入門畢馬威中國發佈2023年三季度《中國經濟觀察》報告。除了分析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數據之外,後半部分亦列出6項重點關注,當中包括:房地產政策、擴大內需等。一文詳細講解。

投資入門|中國經濟上半年同比增5.5%

畢馬威報告中提到,202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5.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速為6.3%,受去年同期低基數影響,較一季度提高1.8個百分點。

從環比來看,二季度GDP環比增速為0.8%,較一季度的2.2%明顯回落,國內經濟修復動能有所放緩。總體來看,隨著中國經濟回歸常態化運行軌道,消費潛力逐步釋放,服務業持續向好發展,中國經濟將保持現恢復向好的總體態勢。

惟經濟恢復的內生動力不強

不過當前經濟恢復的內生動力依然不強,民營企業信心依然有待提升,房地產行業仍處於築底階段,青年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也進一步凸顯,經濟回升基礎需要進一步鞏固。

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

同時,外部環境也更趨複雜嚴峻,全球經濟放緩將制約中國出口增速。未來一段時間,宏觀政策有望加大支持力度,更好地釋放內需潛力,支撐經濟平穩增長。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我們預計隨著居民收入的改善,疊加政策支持和消費意願的回升,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繼續增強。此外,創新動能持續賦能經濟增長,綠色轉型步伐加快將對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預期中國經濟2023年有望實現5.5%的增長。

全國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3.8%

產出方面,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較一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受益於去年較低基數,二季度工業生產同比增長4.5%,較一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

但是也要看到,相對於服務業來說,工業生產的表現依然偏弱,去年較低的基數並未給工業增加值帶來較高的增速。企業依然處於去庫存的階段,工業利潤下降,疊加出口增速放慢等因素,工業生產仍面臨壓力。展望未來走勢,高爐開工率、水泥運轉率等高頻數據顯示,7月產能利用率有所回升,生產動能預計將進一步恢復。

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持續增強

需求端,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持續增強,二季度最終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5.3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4.5%,較一季度繼續提升。

上半年社消零售增速8.2%,較一季度提升2.4個百分點,特別是餐飲、旅遊等服務性消費回升明顯。不過,從過去兩年平均增速來看,一季度為4.5%,二季度為2.8%,二季度消費增長動力已有所回落,距離疫情前水平仍有不小差距,當前消費修復動能仍然溫和,居民消費信心有待進一步提振。展望前期,收入增速回暖將為下半年消費穩定增長提供保證,隨著宏觀政策在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領域進一步發力,消費有望延續復甦態勢。

 固定資產投資上半年同比增3.8%

投資方面,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較一季度放緩1.3個百分點,其中基建和製造業投資繼續發揮支撐作用,房地產投資拖累加大。民間投資依然低迷,上半年同比下降0.2%,連續兩個月錄得負增長,反映企業家信心仍然不足,市場投資的內生動力未有效激發。

展望前期,在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資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製造業投資在高技術和裝備製造業的支撐下也將保持一定韌性,房地產投資由於當前房地產銷售依然面臨壓力,房地產投資鏈前端的拿地以及新開工面積仍在下降,未來房地產投資還將會低位運行一段時間。

中國上半年出口同比下降3.2%

出口方面,以美元口徑計算,上半年中國出口同比下降3.2%,降幅較一季度擴大1.7個百分點。今年前四個月,在前期積壓訂單集中釋放以及新能源產品優勢增強等因素的支撐下,中國出口好於其他主要出口型經濟體,也好於市場預期。不過5月份以來,隨著外需進一步走弱疊加基數抬高,出口增速重新轉負。

中國上半年外貿增長點主要來自俄羅斯、中亞五國等

貿易夥伴方面,俄羅斯、中亞五國和非洲成為上半年中國外貿的主要增長點,但與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貿易增速延續去年的回落趨勢,與東盟外貿增速也轉為負增長,歐美終端需求走弱對中國與東盟貿易的負面影響已有所顯現。展望前期,歐美等發達經濟體製造業PMI仍處收縮區間,短期內國際市場需求回暖動力不足,中國出口增長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不過 「新三樣」等新能源產業鏈產品的出口競爭優勢具有較高的可持續性,有助於緩解海外需求不足對中國出口的拖累。

財政收入受低基數+經濟恢復增長帶動

財政政策方面,低基數以及經濟恢復性增長帶動財政收入持續改善,上半年公共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3.3%,較一季度的0.5%大幅提升12.8個百分點。

但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計同比下降16%,主因賣地收入繼續表現低迷。

上半年廣義財政收入累計同比增長7.1%

綜合來看,上半年廣義財政收入累計同比增長7.1%,高於今年的預算目標4.9%,不過仍比2021年同期低8.6%。在此基礎上,上半年公共財政支出同比增長3.9%,總計完成全年預算的48.7%,進度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社保就業、衛生健康和教育領域支出增速較快,體現財政對基本民生、教育等領域的投入力度持續加大。

不過受收入持續減少的影響,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下降21.2%,降幅較去年全年大幅擴大18.7個百分點。綜合來看,上半年廣義財政支出累計同比下降3.6%,延續了去年年中以來的回落趨勢,明顯低於年初制定的預算目標(增長5.9%)。下階段積極財政政策將繼續加力提效,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費上加大補貼力度,同時幫助企業降低經營負擔,改善盈利質量,助力經濟復甦和微觀基礎的改善,提振市場信心和預期。

中國貨幣政策上半年堅持穩字當頭

貨幣政策方面,上半年中國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總量方面,6月30日央行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000億元,進一步加大對「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價格方面,6月上旬,主要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5到25個基點不等。6月13日,央行下調逆回購利率(OMO)和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各10個基點,隨後在6月20日下調1年期和5年期LPR各10個基點,進一步降低個人貸款和企業融資成本。

結構方面,今年以來,央行強調保持再貸款再貼現工具的穩定性,延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繼續加大對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央行將續寬鬆穩健貨幣政策

下一階段,央行將繼續實施寬鬆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確保利率水平合適。預計下半年仍有降准降息的空間,引導個人貸款和企業融資成本下行,提振企業和居民的投資和消費意願。

7月24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和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內需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對於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積極擴大內需、大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等多方面做出安排,總體基調積極,展現了支持經濟增長的寬鬆政策立場。

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政策精准有力實施宏觀調控

政策方面,精准有力實施宏觀調控,加強逆週期調節和政策儲備。財政政策,完善並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防風險等;貨幣政策,繼續發揮好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

2.擴大內需

擴大內需仍是政策首要著力點,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將採取措施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並支持體育休閒、文化旅遊等服務消費。並將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

3.房地產政策力度

房地產政策力度有望加大,會議明確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要適時調整優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當前核心一二線城市政策優化空間仍較大,例如放寬限購、限貸、限價等。此外,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建以及閒置房產盤活將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的重要舉措和方向。

4.活躍資本市場制度有望出台

活躍資本市場相關制度規則有望出台,進一步提振投資者信心。

此外,會議還表示將制定出台更多支持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

5.政府陸續出台多項措施包括「20條」

政治局年中會議結束之後,政府陸續出台了恢復擴大消費「20條」、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8條」等措施。住建部從降低首套房首付比、落實認房不認貸等方面明確後續樓市調整方向。證監會也表示將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激發資本市場活力,預計還將有一系列穩增長政策陸續出台。

6.國際方面

國際方面,7月IMF發佈了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值上調至3.0%,較4月預測值高出0.2個百分點,2024年預期保持不變。

但IMF同時認為,雖然近期經濟增長意外向好,但全球經濟依然面臨多重下行風險,如通脹持續、新興經濟體債務困境以及地緣經濟分裂加深等等,增長依然疲弱。

發達經濟體增速顯著放緩

發達經濟體增速顯著放緩,預計將從2022年的2.7%降至2023年的1.5%,其中美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為1.8%,2024年放緩至1.0%,歐元區今明兩年的預期增速分別為0.9%和1.5%。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繼續保持穩定復甦的勢頭,增速將穩定在2023年的4.0%和2024年的4.1%,不過,其內部經濟體復甦分化嚴重,一些大宗商品生產國將因出口收入下降而拖累經濟放緩。

全球通脹水平料從8.7%降至5.2%

預計全球通脹水平將從2022年的8.7%下降至2023年的6.8%和2024年的5.2%,絕大多數經濟體將繼續高於通脹目標水平,且核心通脹下行速度要更加緩慢。對於大多數經濟體而言,未來首要任務依然是在確保金融穩定的同時,實現通脹的持續下降。

更多投資入門相關內容文章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