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法】騙徒手法陳出不窮,即使閣下更精明,但稍一不留神,往往都會誤入欺局。Visa《詐騙特徵:欺詐語言》報告中指出,「中獎」、「免費贈品」、「獨家優惠」、「立即行動」等字眼,是主要的詐騙語言陷阱之一,消費者易受此等詐騙語言迷惑。

73%受訪者容易忽略數碼通訊中可疑信號

Visa發佈最新環球研究報告《詐騙特徵:欺詐語言(Fraudulese: The Language of Fraud)》,揭示面對精通科技的消費者,網路犯罪份子依然能從中找到漏洞。儘管近半數消費者對於自己識別詐騙的能力充滿信心,全球仍有73%受訪者容易忽略數碼通訊中的可疑信號。

「提供免費贈品」的訊息作招徠

隨著不法份子的數碼騙局手法層出不窮,消費者越來越容易成為詐騙語言陷阱的受害者。無論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場所,消費者經常接收騙徒透過電話、短訊和電子郵件發放「提供免費贈品」的訊息作招徠及要求「立即」提供個人資料否則服務即將中斷等手段誘騙他們。

網絡釣魚攻擊為網絡安全的最大威脅

根據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的數據,2022年第四季度一共記錄了16,000多宗本地網絡保安事故,其中透過電子郵件或即時短訊發起的網絡釣魚攻擊為網絡安全的最大威脅,超過13,000宗事件與釣魚攻擊有關,季度同比增長了90%。

Visa 阻止了總值7.2億美元企圖欺詐交易

從看似是電力公司發來的服務通知,到商店發出電子郵件宣佈中獎消息,甚至是來自頂尖企業的錄取通知,詐騙幾乎潛伏在消費者的數碼生活中每一個接觸點。於2022年財政年度,Visa 從 1.22 億筆交易當中,成功阻止了達總值 7. 2 億美元(約56.5億港元)的企圖欺詐交易,防止了這些交易對用戶造成影響。

理解詐騙語言陷阱

Visa香港及澳門區風險主管麥佰風 (Pavan Kumar Muttireddy) 表示:「在數碼優先的時代,理解詐騙語言陷阱變得越來越重要。騙徒的詐騙語言及手法越來越層出不窮,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其害。了解詐騙語言的特性有助預防全球罪案發生,而教育消費者識別詐騙語言也是我們保護消費者的重要一環。」

2022年上半年香港詐騙案按年增加42% 

蒙受數碼詐騙的受害者往往付出高昂代價。根據香港警務處公佈的數字,2022年上半年的詐騙案較一年前增加42% 達超過12,000宗,涉及的損失金額約21億港元。購物騙案、求職騙案、投資騙案及電話騙案佔騙案總數六成以上。

探討詐騙手法:認知與行動不一致

根據Visa 在全球18個市場包括香港,向共6,000名成年人進行的調查,發現不法份子似乎利用消費者對詐騙手法的認知與實際行動之間的落差乘機進行詐騙。其中關鍵發現包括:

(一)認為他人較自己更容易受騙

消費者普遍認為自己對詐騙訊息有足夠的警覺,而相比之下絕大多數人 (90%)傾向擔心朋友或家人不慎遇到潛在詐騙情況,包括收到要求驗證帳戶的電子郵件或短訊、銀行帳戶透支查問,及網上購物網站有關贏得禮品卡或產品的通知。調查發現,最容易詐騙得逞的標題瞄準讓消費者感到興奮的事情,通常包含「中獎」、「獨家優惠」或「免費贈品」等關鍵字眼。在香港,消費者表示往往最容易被「獨家優惠」吸引,其次是「點擊此處」和「限時優惠」。

(二)誤判資訊真實性

超過八成(81%)受訪者僅以犯罪份子能輕易偽造的細節來辨別資訊真偽,其中將注意力投放於公司名稱與標誌的人佔超過四成(46%)。然而,消費者應透過檢查帳戶號碼,或查證他們與公司的連繫這些難以偽裝的細節來識辨詐騙,保護自己免受詐騙傷害 。

(三)忽略明顯資訊細節

報告顯示:

  • 只有 6成受訪者會確認資訊是否來自可靠的電子郵件地址;
  • 而不到一半消費者(47%)會檢查電子郵件是否有錯字。

加密貨幣用戶相對更謹慎:加密貨幣用戶較非加密貨幣用戶更擅長辨識潛在詐騙。近一半(49%) 的加密貨幣用戶會檢查帳戶資訊,以確認訊息的真實性。

理財方法:5招簡單快速識別詐騙手法

消費者在點擊任何連結前,可多花幾秒鐘識別詐騙份子的語言陷阱。幾個簡單有效的方式包括:

  1. 保護個人資訊
  2. 勿點擊不明連結
  3. 開啟透過短訊或電子郵件傳送的即時交易通知
  4. 查證資訊真偽時只撥打公司網站或信用卡和簽帳卡背面提供的電話號碼
  5. 切勿隨意撥打電子郵件或短訊中提供的不明號碼

更多理財方法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