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息股2023匯豐恒生東亞渣打4間銀行已公布業績,市場受落,股價在績後連日上揚。但單就現時的真實息率而言,幾隻銀行股在計入最新派息後,除了一間達7厘水平之外,其餘都未算吸引,到底投資銀行股還有什麼要注意?

收息股2023|1. 滙豐控股盈利大增

港股業績期重頭戲之一的滙豐控股(0005.HK),週二(2月21日)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應佔利潤為148.22億美元,按年增加17.6%,單計去年第四季度列賬基準稅前盈利52.05億美元,按年大升95.3%,遠超預期;全年列賬基準稅前盈利175.28億美元,跌7.2%。

單季淨利息收入按年升41.2%

滙控第四季淨息差按季擴闊0.17厘,至1.74厘,優於預期,單季淨利息收入按年升41.2%至95.78億美元,為盈利遠超預期的主要動力。總計集團全年淨利息收益326.1億美元,按年增23.1%;淨利息收益率為1.48%,上升28個基點。

集團信貸失比率0.3%

不過,去年第四季預期信貸減值(ECL)按年急增217.1%,報14.27億美元,當中有6億美元為內房相關減值,令去年底信貸損失比率升至0.36%,若撇除內房因素,集團信貸失比率0.3%。

滙控預告復派季度息

集團宣派第二次股息每股23美仙,按年多派27.7%,高於預測,全年股息每股32美仙,派息比率由2021年度的40%升至2022年的44%。管理層稱,有信心2023年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最少達12%,並預告今年首季擬恢復派季度股息,以及今、明兩個年度派息比率為50%,按上述指引計算即2023年度派息將增至每股50美仙,接近疫前大概每股51美仙水平。

最快第一季度業績時宣布重啟股份回購

滙控同時給出一系列財務指引,包括今年淨利息收入最少達360億美元,信貸損失比率升至約0.4%,倘若資本水平達標,最快第一季度業績時宣布重啟股份回購,而出售加拿大業務後有意派每股21美仙(約1.638港元)特別息,計劃在2024年初派發。

高盛:滙控盈利表現優於預期

高盛報告指,滙控去年第四季盈利表現優於預期,主要由於收入上升,同時有更佳的資本狀況及資本回報加快,但部分被更為審慎的信貸成本指引所抵銷。該行上調滙控2023至2025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5%、5%及7%,目標價由70元升至75元,評級維持「買入」。

收息股2023|2. 恒生派息比率升至83%

滙控旗下恒生銀行(0011.HK)同日亦公布,去年股東應佔溢利101.65億元,按年跌27.18%;期內總營業收入531.98億元,按年升7.4%,其中淨利息收入289.81億元,按年升21.66%;淨服務費收入50.69億元,按年跌22.93%。

恒生第四次中期股息年增11%

去年淨利息收益率擴闊28個基點至1.77%,淨息差上升17個基點,為1.59%。截至去年底,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為15.2%,一級資本比率為16.8%,按年皆下跌0.7個百分點;總資本比率則下跌0.8個百分點至18.1%。

恒生派第四次中期股息每股2元,按年增11.11%;全年合共派息4.1元,按年減少19.61%。

恒生去年純利按年下跌28.7%

美銀證券報告指,恒生去年純利按年下跌28.7%至95億元,較該行預期低,主要由於減值損失較預期為高;至於撥備前盈利則按年上升1.3%,高於該行原預期3%。

該行表示,恒生去年每股派息按年下跌20%至4.1港元,但派息比率則按年提升9個百分點至83%,屬於正面驚喜。美銀將恒生目標價由140.3元降至134元,維持「中性」評級,並下調其今、明兩年盈利預測7%至10%。

收息股2023|3. 渣打啟動10億美元回購

至於早於上週公布的渣打集團(2888.HK),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理想,稅前法定盈利42.86億美元,按年增長28.05%。

集團表示,由於多個業務市場的經濟復甦速度令人鼓舞,加上利率上升的進一步利好因素,多個經營指標明顯改善,故對未來一段時間感到樂觀,預期今、明兩年收入將在8%至10%的範圍內增長,全年平均淨息差於今年約為175個基點,於明年則高於180個基點。

渣打派息按年大升50%

渣打派末期股息14美仙,連同中期息4美仙,全年共派息18美仙,按年大升50%,並宣布即將開始10億美元的股份回購。

摩根士丹利報告指,渣打去年第四季業績表現較預期弱,主要是受到一次性項目拖累,看好集團專注控制成本及改善資本回報,有助於提升未來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又指隨著中國重新開放,亞洲經濟增長見起色,渣打管理層預計2023至2024年收入將增長8%至10%,重申「增持」評級,目標價69.3元。

收息股2023|4. 東亞淨息差擴28基點

至於東亞銀行(0023.HK)去年度股東應佔溢利43.59億元,按年下跌17.29%,派發第二次中期息0.17元,按年減少51.43%。

期內未扣除減值損失之經營溢利達87.3億元,按年上升25.4 %;淨利息收入則增加20.8%,至135.08億元;在香港及海外的利率上升帶動下,淨息差擴闊28基點至1.65%,非利息收入為44.46億元,按年下跌12.8%。

盈利下跌因對內地房地產相關撥備大增

東亞表示,盈利下跌主要是因對內地房地產相關撥備大增所致,去年減值損失為59.26億元,按年飆升2.53倍。不過,東亞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橋相信撥備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並對今年業務前景表示樂觀,預期今年淨息差可維持較高水平,並希望多方面業務帶來收入增長的同時,增加向股東派息。

淨利息收入按年升36%

摩根士丹利報告指,東亞去年下半年稅後溢利分別較該行及市場預測高出54%及50%,主要是淨利息收入表現較佳及成本較低;淨利息收入按年升36%至77億元,分別較該行及市場預測高出7%及13%,年度淨息差擴至1.65%;非淨利息收入則較該行及市場預測低了4%及3%。

信用質量將會是市場的關注點

該行表示,東亞下半年不良貸款比率升至2.39%,即使內地重開帶來潛在推動力,但展望東亞前景仍然具挑戰性,信用質量將會是市場的關注點,給予目標價為11.5元,維持「與大市同步」評級。

提防淨息差有機見頂

總括而言,市場對幾隻銀行股的業績表現受落,股價在績後連日上揚,因除業績數據優於預期外,也跟幾隻銀行股都在提高股東回報方面下功夫,包括增加派息,提高派息比率、回購股份,還有預告派特別息等有關。

走勢分析(一)預測息率未算吸引

不過,撇除上述仍有待實現的派息預告,單就現時的真實息率而言,幾隻銀行股在計入最新派息後,暫時除東亞達7厘水平之外,其餘都未算吸引,就算滙控預告2023年派息50美仙,但預測息率亦不到6.5厘。

走勢分析(二)市場對經濟衰退的危機仍有戒心

另一方面,環球經濟仍未明朗,市場對經濟衰退的危機仍有戒心,加上美國加息對企業經營環境亦不利,這些因素都有機會拖累銀行增加撥備。

走勢分析(三)本港香港銀行同業拆息走勢

還有要留意的就是本港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走勢,早前港元自去年11月以來首次觸及弱方兌換保證,令金管局兩度入市接港元沽盤,而銀行體系結餘下降推動HIBOR走高,雖將有助於本港銀行股估值,港銀淨息差亦會隨之改善,但不利對需從同業市場拆入資金的中小型銀行成本,這亦是高盛只給予滙控和中銀香港(2388.HK)「買入」評級,但就給予恒生「沽售」評級的原因之一。

走勢分析(四)單季息差或見頂成潛在不利因素

中金報告就更指出,考慮到美國加息期臨近尾聲、最優惠利率上調、低息的往來及儲蓄戶口(CASA)存款佔比下降,該行認為香港銀行單季息差水平或在2023年上半年見頂,或會成為銀行股的另一潛在不利因素。

收息股2023|已公布業績銀行股

編號

股份

股價

息率

淨利息
收益率

一級資本
比率

0005

滙豐控股

59.55

4.20%

1.48%

14.2%

0011

恒生銀行

128.8

3.18%

1.77%

16.8%

0023

東亞銀行

11.24

7.21%

1.65%

17.7%

2888

渣打集團

71.6

1.97%

1.75%

14%

(編按:數據截至2月24日)

更多收息股相關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版權聲明

香港財經時報有限公司獨立擁有或與相關內容提供者共同擁有香港財經時報網('本網站')內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體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本網站一切版權及知識產權版權均屬香港財經時報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香港財經時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不得複製或在非香港財經時報所屬的伺服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不得擅自使用香港財經時報等商標及標識,違者香港財經時報將依法追究責任。

已經獲香港財經時報書面授權的機構或個人,在引用獲授權之內容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香港財經時報,違者香港財經時報將依法追究責任。

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侵犯香港財經時報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的行爲,香港財經時報將依法追究其責任及追討導致香港財經時報造成的損失。

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站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香港財經時報概不承擔責任。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並提供真實和有效的書面證明,我們將在核實後採取有效措施制止侵權行為的發生,並做出妥善處理。香港財經時報歡迎來信查詢。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