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走勢2023】股市大跌沽樓周轉,加上移民急讓套現離場,利嘉閣地產指出,第三季私人住宅轉手共錄風418宗虧損,佔比擴至8.5%。仲量聯行更表示,中小型住宅樓價年初迄今已下跌逾7%,顯示香港樓市漫長的升市已告逆轉,預期2023年香港樓價,會重演1999至2003年的漫長下行周期跌勢。回顧當年期間,香港樓價每年下跌10%,累積跌幅高達約50%。

疫情+加息+股市跌+移民=轉手獲利比率下挫

香港樓市走勢每況愈下,業主若不面對現實減價促銷,放售單位亦難獲承接。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疫情及加息因素令樓市拾級而下,加上股市大跌及移民急需沽貨套現,致令二手私宅轉手獲利比率及賺幅雙雙下挫。

第三季私宅轉手虧損個案錄得418宗

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所得,2022年第三季本港共錄4,415宗私宅轉手獲利買賣登記,佔同期已知上手買入價的二手私宅買賣比例達90.2%,較第二季的94.3%大跌4.1個百分點,連跌6季,並創2010年首季以來的51季(即近13年)新低,反映疫情及加息夾擊帶來的影響。

虧損個案錄得418宗,佔比急增至8.5%,相關比例按季增加3.4個百分點,反映股市下瀉及移民急走,令部分急需套現的業主無奈蝕讓離場;至於平手者則有63宗,佔比亦按季增至1.3%。

香港樓市|第三季二手私宅獲利登記帳面利潤分布

帳面利潤或虧損

獲利成交宗數(佔整體二手成交宗數百分比)

第三季

第二季

獲利1倍或以上

1,923 (39.3%)

3,485 (41.2%)

獲利70%至99%

351 (7.2%)

705 (8.3%)

獲利50%至69%

358 (7.3%)

683 (8.1%)

獲利40%至49%

251 (5.1%)

480 (5.7%)

獲利30%至39%

313 (6.4%)

534 (6.3%)

獲利20%至29%

344 (7.0%)

702 (8.3%)

獲利10%至19%

397 (8.1%)

719 (8.5%)

獲利少於10%

478 (9.8%)

673 (8.0%)

平手

63 (1.3%)

47 (0.6%)

虧損

418 (8.5%)

434 (5.1%)

平均賺蝕幅度

賺55.8%

賺65.5%

資料來源:土地註冊處及利嘉閣地產研究部

香港樓市漫長的升市已告逆轉

港樓價見底未?相信不少人都希望知道答案。若以多間大行及專家的預測,似乎跌浪只是剛剛開始!

仲量聯行最近發表報告,指出過去9個月每月平均的住宅交投量已跌至20年以來的新低,中小型住宅樓價年初迄今已下跌逾 7%,顯示香港樓市漫長的升市已告逆轉。

樓市走勢2023|預期香港樓價跌勢將持續

仲量聯行預期樓價跌勢將持續,借高按揭承數的買家將面對變負資產的風險。面對樓市不再熾熱,政府應撤走冷卻樓市的措施。

  • 仲量聯行的中小型住宅樓價指數顯示,樓價於同期已下跌逾 7%,預期全年將跌10%。
  • 豪宅市場方面,今年首 9 個月平均每季僅錄得500宗2,000萬港元以上的豪宅成交,較去年平均每季的1,100 宗減少 55%,也較過去五年平均每季的成交宗數少約40%。

樓市走勢2023|1999至2003年的漫長下行周期大有機會重演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表示,樓市剛踏入跌市,未來逆市料將持續。儘管樓價不會斷崖式下滑,但在加息、全球及區域經濟疲弱及地緣政治局勢等多項因素影響下,香港樓市於1999至2003年經歷的漫長下行周期大有機會重演。

回歸香港樓價於1999至2003年期間,每年下跌10%,累積跌幅高達約 50%。

樓市走勢2023|負資產宗數將會急增

仲量聯行預期2023年樓價會重演此跌勢。若冷卻樓市措施於全球經濟下行及政局動盪下仍然維持,樓價跌勢將加劇,負資產宗數將會急增。

曾煥平認為,政府撤回買家印花稅,避免發展商因息口上升及要繳付買家印花稅而放慢舊樓重建步伐;額外印花稅則需要調整,買家出售獲利才需要繳交,避免蝕讓賣樓的業主要蒙受雙重損失。

買家印花稅、雙倍印花稅大減

稅務局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買家印花稅收入僅達4.1億港元,為2014年開徵此稅項以來最低的季度收入。雙倍印花稅則跌至13.3億港元,為2022年第一季新低後的第二低位。印花稅收入低,反映投資者及業主的置業意欲俱低。

樓市走勢2023|香港樓市失去按市況變化而快速調整能力

仲量聯行香港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志輝表示,在重重逆周期措施下,香港樓市已失去按市況變化而快速調整的能力,導致香港樓市交投於近年一直於低位徘徊。香港樓價已累積下跌近 10%,近年以9成按揭購買新盤單位的買家將首當其衝承受最大風險。樓價持續下跌將令這批買家需要負擔更多首期以獲得按揭貸款。

樓市走勢2023|住宅市場無可避免要面對另一浪價格調整

其他已獲得按揭貸款的買家在面對要承擔特別印花稅下,將難以透過出售單位減少損失。若樓價再跌穿10%,負資產個案將會颷升。

金管局數字顯示,現時負資產個案仍屬低位。然而,此局面可急速變化,正如2016年負資產個案便於6個月內由0宗急升至1,432 宗。黃志輝坦言,面對本地經濟增長乏力、人口減少、加息及股市表現欠佳的多項因素,住宅市場將無可避免要面對另一浪的價格調整。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