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定期】隨著定存息率不斷破頂,港元定期新息王達4.1厘,超過銀債水平,入場即賺約34,000元。《香港財經時報》持續整合本地銀行的高息優惠,即睇7間銀行的利率格價。

相關內容:港元定期|匯豐長存首破3厘!3間銀行1年期達3.8厘!穩賺19,000元!7間銀行高息優惠

港元定期|6間銀行利率格價

  1. 中銀香港:12個月2.8厘
  2. 花旗銀行:12個月3.48厘
  3. 富邦銀行:12個月3.7厘
  4. 東亞銀行:12個月3.7厘
  5. 信銀國際:12個月3.7厘
  6. 華僑永亨銀行:12個月4厘
  7. 工銀亞洲:388天4.1厘

港元定期|1. 中銀香港:12個月2.8厘

中銀香港推出「新資金特優定期存款 」,個人銀行客戶經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以1萬元或以上新錢開戶即可獲2.8厘息:

存款期 12個月
入場費 1萬元
入場費 2.8

入場賺息280元

按入場費計算,最少賺息280元:按存款保障計劃上限50萬元計算,料期內賺14,000元。

  • 申請渠道:網上銀行、手機銀行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中銀香港

港元定期|2. 花旗銀行:12個月3.48厘

花週銀行周一公布最新存款優惠,花旗客戶於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開立定存,可享最高特惠年利率如下:

存款期 12個月
入場費 不設存款額限制
年息(厘) 3.48

預計期內賺17,400元

花旗銀行的優惠不設最高或最低存款額限制,假設存50萬元,預計期內賺17,400元。

  • 優惠期:即日起至2022年10月22日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花旗銀行

港元定期|3. 富邦銀行:12個月3.7厘

一向高息的富邦銀行暫時維持12個月3.7厘優惠:

存款期 12個月
入場費 100萬元
年息(厘) 3.7

入場費100萬元

富邦銀行的3.7厘息依然名列前茅,不過入場門檻較高,市面上已有其他替代方案。若果該行再推更高息率,情況相信會再逆轉。

  • 按入場費計算,期內賺息37,000元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富邦銀行

港元定期|4. 東亞銀行:12個月3.7厘

東亞銀行推持「新資金定存優惠」,12個月達3.7厘,入場費10萬元:

存款期 12個月
入場費 10萬元
年息(厘) 3.7

存10萬元賺息3,700元

  • 按入場費計算,存10萬元賺息3,700元
  • 優惠期: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東亞銀行

港元定期|5. 信銀國際:12個月3.7厘

信銀國際推出網上定存優惠,經銀行網上理財服務 /「inMotion動感銀行」手機應用程式,以新資金開戶賺1年3.7厘息優

存款期 12個月
入場費 1萬元
年息(厘) 3.7

最低1萬元入場

在眾多高息優惠當中,信銀的定存入場門檻較低。按入場費1萬元計算,預計期內賺息370元;按存款保障計劃上限計算,賺18,500元。

  • 推廣期:即日起至2022年10月31日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信銀國際

港元定期|6. 華僑永亨銀行:12個月4厘

華僑永亨銀行周二(11日)推出追上銀債的4厘破頂算,在一年定存冠絕全港:

存款期 12個月
入場費 20萬元
年息(厘) 4

20萬元入場賺8,000元

「華僑永亨宏富理財」現有客戶或現有客戶升級至「華僑永亨宏富理財」即可以20萬元新錢開戶賺4厘息。按入場費計算,即賺8,000元。而全新作為「華僑永亨宏富理財」客戶的最低存款金額為港幣1,000,000或以上。

  • 推廣期由2022年10月11日至31日
  •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華僑永亨銀行

港元定期|7. 工銀亞洲:388天4.1厘

若計及較長年期的定存,港元定期息率已經超越銀債水平,工銀亞洲推出「全新資金定期存款推廣」,存388天達4.1厘:

存款期 388天
入場費 80萬元
年息(厘) 4.1

入場賺約34,000元

「理財金客戶」於推廣期內須開立/持有綜合/理財e時代/理財金賬戶並持有本行的借記卡,以合資格全新資金到分行開立388天定期即可獲以上優惠,按入場費計算,期內賺息約34,000元。

推廣期:2022年10月10日至2022年10月31日(包括首尾兩天)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瀏覽:工銀亞洲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編按: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一切以相關銀行或金融機構最新公布為準。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