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調查|近年,全球職場趨勢愈來愈注重Work-life Balance,除了薪金之外,還有很多因素影響打工仔選擇職業。最近有調查顯示,全球超過3成人遇到做得不開心的工作,會「索性唔撈」;香港數字更達到4成半。除此之外,香港打工仔對工作還有甚麼期望?

職場調查|研究背景

Randstad Workmonitor由2003年起,調查歐、美、亞洲等地合共30個市場的職場趨勢,以了解及分享僱員對工作和僱主的期望。受訪者年齡介乎18至67歲,他們是每周至少工作24小時的受聘人士,又或者是正在求職的失業人士。

職場調查|職場五大趨勢

是次調查圍繞五個大方向︰

  1. 態度(工作是否符合僱員的生活方式?)
  2. 價值(公司與僱員的對等價值 / 能否符合其價值觀?)
  3. 權益(工作政策有效留住人才嗎?)
  4. 靈活性(工作時間、工作模式等)
  5. 自我增值(參與學習及發展計劃的機會)

職場調查|年輕人最注重工作體驗

調查指出,在過去兩年間,全球僱員對工作的感受有「永久性」的改變,隔離、在家工作模式等變化導致「大辭職」(Great Resignation)現象,而僱員也更注重生活的幸福感,並期望讓僱主得知這種看法。

調查發現,18至24歲的員工最著重幸福感,高達56%人認為失業好過工作得不愉快。而去到55至67歲的年齡群組,則只有38%人如此認為。

職場調查|逾半香港打工仔覺得私人生活更重要

認為「做得開心」比「有沒有工作」更重要的香港人,則佔45%,比數較全球指數高出一成。此外,亦有44%人曾因工作不符合個人生活而離職,證實僱員「講得出做得到」,若不滿工作環境則寧願不做。

同時,有五成半香港人覺得,自己的個人生活比工作生活更重要。若撇除金錢因素,有62%香港人會選擇完全不工作,數字較全球的48%,高出14個百分點。

職場調查|公司價值體現

不少企業注重社會回饋,也有員工認同這一理念。約34%的僱員表示,若感覺工作對社會和世界是有貢獻的,他們不介意少賺一些工資;也有四成人表示,如果公司對於改善平等和多樣性並不積極,他們不會考慮這份工作。

在香港,同樣有約四成人表示,若公司的理念、對社會的看法不一致,價值觀不同,就不會接受這份工作。

職場調查|顧慮工資與福利

隨著社會趨勢轉變,對打工仔而言,有很多因素漸漸變得與工資同樣重要。根據調查,36%僱員在過去一年有薪金增長,加薪無疑是僱主留住人才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培訓與福利的增加;而在過去兩年,工作的靈活性也大受重視。

值得留意的是,全球年輕一代的僱員中,有達36%人得到了更好的福利,但數字隨著年齡組別的上升而出現下滑,至55至67歲的僱員,只有9%人有增加福利。

更多內容︰職場調查|大部份香港打工仔習慣在家工作唔想返公司|9成人尋求升職加薪

職場調查|香港打工仔忠誠度低於全球

至於本港情況,有一部份僱員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年有薪金或福利的增長,其中三成人獲加薪,另有39%人的工作靈活性上升。

不過,與此同時,只有52%人表示會承諾留在目前的公司或僱主下工作,與全球數字的60%相比略低。

職場調查|彈性工作模式成主流要求

疫情之下,全球打工仔都習慣在家工作,工作模式和時間都受影響而轉變。調查指出:

  • 有42%的人表示,他們不會考慮不提供彈性工作時間的工作
  • 更有83%人認為彈性工作時間「很重要」

職場調查|有三成人較想要4天工作週

其實已有大部份企業實行彈性工作:

  • 六成人表示他們的僱主容許彈性上班時間
  • 只有47%人可以選擇工作地點。

有部份僱員喜歡每天「9至5」、一周五天的工作時間,也有三成人較想要4天工作週。

職場調查|香港人對工作彈性要求較少

與全球數據不同的是,香港只有約65%人表示彈性工作時間「很重要」;55%人注重彈性工作地點。提供彈性時間或工作地點的香港僱主分別為57%和41%,也較全球為少。換言之,香港打工仔在工作彈性上的需求,反而比全球其他市場的來得少。

更多內容︰輪班工作|職場研究:返Shift令大腦早衰、易抑鬱!停止輪班後需5年才復元|網民:寧願搵少啲

職場調查|近9成人想要增值機會

最後,調查發現,若僱主給予機會,全球有88%僱員都希望使用更多技能,顯示不論任何年齡層的僱員,都想增值自己的技能和技術,以在工作上達到更專業和個人的目標。有超過一半人希望在目前的工作上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職場調查|香港打工仔想有持續培訓

本港數據與全球走勢大致上一致。特別的一點為,有42%香港打工仔希望有可持續的培訓,比全球數據的24%多出近20個百分點。這也許意味着,香港人比其他地區的僱員更希望持續增值自身的技能,而本港職場對技能的要求也更高。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