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震】香港市民在相隔約1個月後再次感受到地震!香港天文台表示,周一早上2時29分,中國東南部近岸發生一次黎克特制4.1級地震,震央位於香港東北偏東約92公里。天文台破紀錄接獲超過8,000名市民報告。

天文台初步分析顯示,本港的地震烈度為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IV(四)度,即懸掛的物件擺動。門、窗、碗碟發出響聲。《香港財經時報》解答香港地震的5大疑問。

Q1. 香港會發生地震嗎?

香港感受到的地震,震央多數位於香港境外,例如廣東河源及陽江、粵閩交界、北部灣、台灣、南海北部及菲律賓等。自1979年香港短週期地震台網投入運作以來,香港境內發生的地震只有8次,包括:

  • 1983年(1次)在米埔
  • 1982年(2次)在大嶼山附近
  • 1995年(3次)在大嶼山以東海域
  • 2014年(1次)在大欖涌水塘附近
  • 2019年(1次)在長洲附近

香港位於歐亞板塊內,而並非處於板塊邊緣。環太平洋地震帶位於歐亞及太平洋板塊的邊界並貫穿日本、台灣及菲律賓。由於香港距離這條活躍地震帶頗遠,發生大地震的機會很微。

Q2. 香港有感地震的烈度強嗎?

1905年以來,香港的有感地震從未直接引致任何傷亡,其中絕大部份的地震烈度為「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V(五)度以下,最高記錄則是1918年由距離香港300多公里汕頭附近發生的地震所引起的VI至VII(六至七)度。

1918年的南澳大地震於2月13日下午2時7分發生,地震規模為7.2級,這次地震令到香港少數建築物的牆壁出現輕微損毀,是有史以來唯一在香港引起損毀的地震。

近年香港震感較強的一次地震發生於1994年,烈度為V至VI(五至六) 度,震中位於台灣海峽南部。而對上一次香港感受到烈度IV(四)的地震時2020年1月5日,震央位於珠江口珠海市香洲區海域,距離香港41公里,地震規模為3.4級,當時有超過1,200名市民向天文台報告感受到地震。

Q3. 地震震級與烈度有甚麼分別?

地震的震級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通常以黎克特地震震級來表示。某地點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該地點地殼運動的猛烈程度。烈度是由震動對個人、傢具、房屋、地質結構等所產生的影響來斷定。包括香港在內的許多地方都採用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來表示烈度。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以羅馬數字表示,分為12級(I至XII)。

Q4. 香港的樓宇及基建能抵受地震嗎?

香港的《建築物條例》並無規定私人樓宇的抗震能力,但條例規定樓宇須能抵受每小時250公里的陣風風力。政府當局認為,若發生地震烈度表VII(七)度的地震,根據現行標準興建的樓宇應該仍然安全,高樓大廈亦只會有輕微損毀。基建如橋樑、鐵路及隧道等的設計已能抵受烈度VII(七)度或以下的地震,至於水塘的設計亦能抵受烈度VIII(八)度的地震。

Q5. 香港有感地震數目頻密嗎?

香港天文台指,近年香港有感地震的數目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自1979年香港短週期地震記錄儀網絡投入運行以來,平均每年記錄大約兩次局部地震。

對上一次有香港市民報告感受到地震,是今年2月12日,當時台灣發生5.7級地震,共有11名市民報告感到地震。該次地震香港感受到的烈度為II(二)度,即「在樓宇上層或合適位置,且在靜止中的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