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法】衣食住行、生兒育女、退休規劃,人生階段的煩惱都與金錢相關。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投資理財是人生必學的知識。以下就整合美國著名理財顧問Jonathan Clements八個投資理財方法,他曾在花旗銀行擔任個人財務管理教育部門主任六年,學識他的秘訣後,便從此不缺錢!

理財方法|新一年如何規劃理財?由分析去年支出開始|4個技巧為財務自由做準備

理財方法1:認清沒有長勝的策略

不同投資者都有自己的策略來選擇股票,有人偏好高成長股、有人喜歡投資收息股。這些策略全部都沒有錯,甚至都有可能在某段時期中為你帶來可觀的利潤。

但要謹記,沒有一種投資策略是「長勝將軍」,因為只要某一種策略被證實是較優秀,市場上便很快會有人仿效,當人數累積到某個數目,股價便會上升,未來的報酬就會逐漸下降,那高效的策略便如廢了武功一樣,失去功用。因此認清沒有長勝的策略,再作部署便十分重要。

理財方法|麻省理工教授花15年時間研究!發現5個貧窮根源!看看你有否潛力做有錢人

理財方法2:注意投資成本

在投資時除了留意股價增長帶來的回報,也要計算投資的成本和費用。很多人為了打贏股市,會花費很多時間醉心研究。

努力或會帶來回報,但很多人會忽略計算回報,例如研究市場的開支,資金轉移的費用、交易費等等。如果只執著於股價升跌,而忽視這些成本,反而更難步向成功。

理財方法|史丹福、麻省理工研究:用現金付款心痛如失戀|神經科學家教路|5個心理技巧慳錢法

理財方法3:不應忽略眼前生活

通常人們都傾向為了遙遠的目標儲蓄,例如是子女求學資金,或自己的退休費用。這類長遠的儲蓄目標通常畏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達到財務上的解決。

但把目光放得太遠,就會令人忽視眼前的生活。專家就建議理財方法應該著重眼前的心安理得。這就意味著妥善處理債務、善用人工過好日子,確保自己擁有正確的保險,做好周轉不靈時的準備。

通常如果我們能順利地處理眼前事,多半就能安排好未來的事。

理財方法4:不要忽略社會保障及退休津貼

在評估自己的資產時,可能最先會計算自己的儲蓄帳戶、股票、債券、基金、物業等等。其實很多人遺漏了社會福利、退休津貼。當你和配偶離世時,這些福利當然會化為烏有,但只要你們還活著,這兩類的資產就如同數量可觀的債券一樣,可以為你們帶來固定的收入,每個月固定領取的退休金,就如同固定利率的債券每年都可帶來固定的利息收入。

【減壓方法】港人壓力排全球第5|哈佛研究:學會6招善待時間|比擁有金錢更快樂

理財方法5:分析信任的專家是否真有慧眼

假設把每年股票利盈總結以擲硬幣類比,如果投資是每年擲一次硬幣決定輸贏。假設市場上一共有100萬個投資者,因為擲硬幣每次有50%的機會勝出,以這機率計算,12年後就大約只有244名投資者可以保持每年賺錢的紀錄。

但有沒有想過他們是真的投資技巧高超,還是單純因為幸運,而連續贏得擲硬幣遊?

舉以上例子,其實是想指出一個關鍵:投資者參考專家的意見時,要理性分折專家的實際表現,區分誰是真正有投資技巧;誰是單純靠運氣。

理財方法6:簡單化有時是理財的最佳策略之一

投資市場中涉及大量的專業知識,很多人可能永遠都無釐清何為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s)、期貨逆價差(Commodities Backwardation)以及抵押擔保債券(Mortgage Dertivatives)。

但事實上我們不一定要如同經濟學家一樣學懂全部複雜的概念。有只要採用最簡單的理財方法,或者購買最基本的共同基金和指數基金,都可能得到不錯的回報。其實愈簡單的投資,成本通常愈低,犯錯機會較少,即使遇上市場動盪,亦可以堅守自己的資產。

理財方法7:注意基金風險

如果選擇投資基金,就要留意回報增長有可能會消退得很快。即使一個基金成長得十分迅速,經理人盡有操盤技巧,最終都有消退的一日。因為股市歷史經驗反映,被積極操作的股市基金通常很難長期獲利。

經驗告訴我們,基金可能會在初期帶來高回報,但很難持續。操盤人可能會因為業績變得自己,從而過度交易,增加風險。如果發現回報有衰落的蹟象,便應及早離場,選擇其他部署方式。

理財方法|哈佛教授創「523儲蓄法」|繼續飲咖啡、網購...|月入2萬都可年儲45,600元

理財方法8:不要過度依賴直覺投資

雖然把投資簡單化有時更有利,但並不代表投資者可以單靠直覺進行部署,也不應因為市場氛好,某集股票大受歡迎,便盲目入市。因為市場大贏的同時也暗藏著大輸的可能性。

股價表現好,不代表會永遠持續,市場的利好訊息也不見得完成正確。在投資時感到掙扎是一件正常事,否則人們就不會對世界只有一個巴菲特而感到驚訝。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