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入門|Tesla勁敵Lucid】被外界譽為TeslaTSLA)勁敵的電動車初創LucidLCID)周二(11月16日)股價造好,收報55.52美元,升23.7%,市值更升至898.7億美元,不僅超越福特(F)790億美元之餘,更直逼通用汽車(GM)的909億美元。到底Lucid有何吸引力?《香港財經時報》列出4個重點作詳盡分析。

除了Lucid之外,周二其他電動車股亦都造好,當中電動車龍頭Tesla升近4.1%,收報1,054.73美元。

美股入門|Tesla勁敵Lucid重點一: 與SPAC合併上市

作為Tesla勁敵Lucid為一間透過SPAC協議合併上市的電動車初創公司,當時已被視為Tesla的競爭對手。Lucid上市後股價曾衝高至29.03美元,但之後反覆下跌。公司是由Tesla前副總裁兼董事Bernard Tse和甲骨文前高層Sam Weng於2007年創建,公司有約半數工程師來自Tesla。

於2013年,Tesla Model S前首席工程師Peter Rawlinson被Lucid請任首席技術官CTO,後來晉升為CEO。其後為Lucid打造Lucid Air,亦是曾經的口號「地球上速度最快、續航最長的純電動汽車」。

元宇宙概念爆紅|深交所出手關注A股|專家教你香港玩法|小心炒錯

美股入門|Tesla勁敵Lucid重點二:上月底開始交車

Lucid方面於10月尾正式交車,作為Tesla勁敵Lucid據了解首批交付的車為售價16.9萬美元的Lucid Air Dream Edition車型(該車型現已暫停預訂),而計劃生產將增至520輛。至於其他車型,包括Grand Touring、Touring、Air Pure車型會陸續投產交付。

根據Lucid網站所示,公司目前主打4款車款,當中包括入門款車型Lucid Air Pure售價7.74萬美元。Lucid Air Dream Edition是目前最高級車型。

美股入門|Tesla勁敵Lucid重點三:EPA認證續航力最長的電動車

評估一部電動車的性能好與壞,續航力為一個重要指標。於較早時,Lucid方面指出旗下Air Dream Edition Performance 19"車輪的豪華版車,獲美國環境保護署(EPA)認證達520英哩續航力,亦是EPA認證之中續航力最長的電動車。

作為Tesla勁敵Lucid,當然亦要找Tesla車系作比較。根據資料Tesla 的Model S續航版的續航力為405英哩,相較Lucid續航能力較短。

Tesla陷技術性熊市|馬斯克第5日賣股、共套現近70億美元|專家:特斯拉股票在泡沫中

美股入門|Tesla勁敵Lucid重點四:2022年目標產量2萬輛

Lucid剛於較早時發布季績,季度收入23.2萬美元,按年跌31%,淨虧損擴大至5.24億美元。不過公司方面指出,客戶的預訂量已超過1.7萬,比起第三季的1.3萬輛為高。公司行政總裁Peter Rawlinson表示,看到對Lucid Air的巨大需求。

他又表示,隨著亞利桑那州工廠生産規模擴大,預訂量亦正快速增長。另外Lucid確認明年生產目標2萬輛,不過鑑於行業面臨的持續挑戰,全球供應鍊及物流中斷,相關目標並不是沒有風險。

美股入門-前景發展|Tesla勁敵Lucid或可趕及新能源車爆發期

電動車成為未來發展方向,美國則望於2030年時實現新能源新車銷售佔比達50%,香港的目標亦是於2030年至2040年間停售燃油車。有分析指出,隨著2022年至2025年料會是全球力推新能源車的時間。亦因如此,有預計Lucid可能剛好趕上新能源車真正爆發期。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美股入門-前景發展|Tesla勁敵Lucid Air 奪《Motor Trend》2022年度最佳車款

知名汽車媒體《Motor Trend》每年都會為「Car of the Year」作評選,於車界中有指標性。於一眾車選之中,根據多項標準來評最佳車款,最終由 2022 Lucid Air 成功奪下最佳車款的頭銜。

或許這亦會讓各大車廠及市場注視其競爭。

美股入門|Tesla勁敵Lucid被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看淡

雖然外界普遍看好Lucid的造車歷程,不過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卻有另一看法。據報他指出,Lucid開始交付Air Dream是公司的重要里程碑,並用電郵詢問客戶對Lucid近期表現時,客戶們認為,Lucid有可能比Tesla更具有發展潛力。

不過他自己並不看好Lucid表下炊的股價表現,並認為按照當前的估值水平來看,Lucid這只股票被嚴重高估了。更將Lucid評級調整至「賣出」,目標價更於12美元,換言之或意味股價會於未來12個月將較當前股價下跌67%。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