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報道,指7月份香港整體樓宇買賣登記9,949宗,創26個月新高。我看到後苦笑,在樓市辣招的規定下,這些成交當然是以剛需為主,一個月樓宇成交的需求已經是9,949宗(其中7,160宗是住宅),但我們整年的所謂私營房屋供應目標都只是每年12,900伙(根據政府去年12月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

近20年香港人都染上「資訊病」

我認為香港人首先要面對的是實際需要幾多供應,起碼我們要知道所謂實際需求並不只是少得可憐的12,900伙。嚴格上來說,近20年來香港人都是染上了「資訊病」,為何這樣說?

個別傳媒洗腦損害香港政府威信

我們經常被個別傳媒洗腦認為1997年的樓市災難是因為「八萬五」房屋政策,「八萬五」基本上是根據1997年前十年的平均約4萬伙公營房屋及3萬伙私營房屋的實際需求而訂定,是十分理性的,結果在誤導之下,損害了我們香港政府的威信。

2049房屋啟示|香港過去20年少建50萬個單位!起夠應不會有劏房問題|平民財技

香港過去20年共起少約50萬個單位

更重要是我們香港人是錯誤認為「不作為、不興建房屋才是王道」,不建屋只會對奇貨可居的發展商更有利,在這種「需求麻木」的病態之下,我們香港過去20年總共起少了約50萬個單位,就算恢復八萬五政策,樓價仍要持續上升很多年才能放緩。

現在應該是要官民合一

但近年社會居然仍不知危險,用各種理由不讓政府發展土地,這個是除了誤信流言及政客之餘,香港人有需要自我檢討的地方。當然,現在應該是要官民合一,共同打拚新樓宇供應,而且是要打拚10年內,最好是5年內的房屋供應。

香港有移民潮好處遠多於弊處!商舖租金及售價齊跌五成!是創業好機會|平民財技

抗拒內地人來港消費的想法危險

香港人還有一件事要作心理調整的,就是面對境外人來港的觀念,有些人抗拒內地人來港消費,另一方面亦悲觀認為經過暴動及疫情之後,自由行的消費會一去不復返,我認為這種想法是危險的。真正的現實是無論內地人或者其他國家的人長遠都會愈來愈多到香港,

香港將會是大灣區一個重鎮

他們會帶來消費動力亦會帶來競爭,香港將會是愈來愈成功的金融中心,亦是大灣區一個重鎮,未來境外人士到香港,我認為是會比2019年有數以倍數的增長,我們應該趁現在做好準備去迎接。

作者簡介:汪敦敬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同時創立的「龍市理論」準確推演到市場的變化,得到廣泛認同及高度評價。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