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高到一個極點,然而低利率和印銀紙速度快過通脹,普遍市民已對政府失去了耐性,難期望可以加快供應來遏止樓價升勢,故此唯有投降式入市,有朋友同老樓講,居住的屋苑在周末周日假期,好多人睇樓,問老樓究竟發生什麼事,本港並不是經濟復甦,為何市民一窩蜂般瘋狂入市。

黃竹坑晉環帶動下由重現亂局 

停了不足一個月的新盤戰,在黃竹坑晉環帶動下由重現亂局,發展商見到疫情第四波逐步受控,市面又回復番購買力,故此放心推盤,不過仍是摸着石頭過海,首批連加推單位未敢與市價拉得太遠,如新地屯門御海灣II、晉環及九龍東Henley,首批價錢只是貼市價或稍高於5%左右。

新盤加價定律 產生「越遲買越貴」的錯覺

見到入票反應理想,才開始大膽加價,加幅即刻加多一成左右,首批依然夠購買力,主力搶購首批「較平」的單位,以免日後又要捱貴價,這是過往的新盤加價定律,讓買家出產生「越遲買越貴」的錯覺;事實上入到次輪賣樓,銷售數字開始減速,如屯門御海灣II次輪僅賣出20伙,佔當日開售不足三成。

搶客現象屢見不少

有發展商形容,搶客現象屢見不少,大家見到個市又復元,不等了,「食得幾多便幾多,未知樓市又幾時乾塘!」至於靠一手佣爆數的地產代理,用重金來獎賞員工,開得一手單越多,獎金越大份,用意刺激士氣,鞭策他們開多點單;有資深投資者形容:

「代理不斷同市民洗腦,日日創新高價,推動邊緣客入市,這情況與97年金融風暴爆破時形勢非常相似。」

買樓要理性 不要過份感性

他告誡買家,買樓要理性,不要過份感性,好容易墮入高價陷阱,因為受辣稅縛三年,當大市回調時,「想掟貨都冇人接,那麼人財兩失。」

過去一周,老樓先後同三位業主傾偈,其中一位持貨四年,自用單位由四年前不足800萬,升到目前1,300萬,欲把單位轉售,然後把母親租住的公屋換資助房屋,那麼便可以有600、700萬元現金在手。

租金支出有限

另外一位先放售手上的舊有物業,然後租住物業,了解居住環境一年後看市況才入市,「買樓要看地區,看地區便先住過先知,即使遲買可能更貴,但租金支出有限,免太急恐買錯。

至於最後一位原本手上有一層樓了,原本想買多層樓收租,因家人不欲借用首貸名義,自己名又要給樓價15%稅款,所以到目前為止暫時放緩買樓步伐,再看看樓市去向。

錯誤入市影響未來退休

「我亦考慮退休中,假如遲點買樓也不要緊,我起碼有得住,免錯誤入市影響未來退休大計。」

有評論員指去年樓市已見底,斷定樓市今年復甦,甚至報復式反彈,目前還有空檔期入市,擔心若中港兩地通關後,內地人又重來香港買樓潮,又會扯高樓價,那時香港人就用更加多的資金來入市了。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劉兆昌為資深地產傳媒人,自1988年起投身地產傳媒採訪工作,見證香港樓市大時代三十年變化,曾任多間傳媒機構地產版主管,為香港傳媒界第一代地產版從業員,並曾於2010年出版首本買樓入門書。目前為自由創作人,中港兩邊走。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