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抗癌、精準祛痘,還能嫩膚逆衰老,這是什麼神仙療法?遠古時代,人類相信太陽具有神聖力量,借助各色寶石過濾不同色光用於不同疾病治療。

光動力治療PDT不止能治皮膚癌 

無論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埃及、古印度,還是根植於中南美洲的瑪雅文明,都有利用光線為人祛病療疾的記錄。本來以為光線療法只是一個古老神話,沒想到竟然在近幾十年變成了現實;並且越走越遠,抗感染、抗腫瘤、促修復、逆老化,都有它的一席之地——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的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光動力療法 兩大治療要素 

光動力療法是指採用光源照射、激活光敏劑、產生光動力反應,來發揮治療作用的一種綜合治療方法。這其中就有兩大治療要素。

  • 一是光敏劑:光敏劑有多種類型,通過外敷或是注射滲透入人體組織,分別適用於治療不同疾病。目前臨床最常用的仍是第一代光敏劑——ALA(5-氨基酮戊酸,商品名:艾拉),它是人體自然合成血紅素所必需的前體物質。光敏劑可以被增生旺盛的細胞(炎症組織、癌組織)和病原體(細菌、真菌、病毒)選擇性大量吸收,轉化為具有光敏性的原卟啉IX(PpIX)。
  • 二是照射光源:PpIX的吸收峰在410nm左右,故而光動力激髮用的光源多為藍光(波長410nm);紅光(波長630nm)透過人體皮膚的深度最深,可以直達深部病灶,在實際治療時也不少見。

PpIX在被光照激發之後,將光能通過氫離子、電子轉移,生成超氧化物、過氧化物等氧自由基,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細胞殺手ROS,定向毒殺病變細胞。

01. 「嫩膚生力軍」紅光魔力促修復

十多年前,科學家在研究光動力抗癌時意外發現:紅光照射可以誘導表皮細胞分泌生長因子,相互作用影響真皮層的成纖維細胞,促進真皮內膠原纖維的顯著增加,促使膠原重組。給光動力療法點出了一些治病抗癌之外的新技能——嫩膚抗老。

ALA光動力療法 嫩膚抗老

  • ALA光動力療法(ALA-PDT)可以顯著改善老化皮膚的粗糙、皺紋、毛孔粗大、面色萎黃等特徵,尤其是有效逆轉陽光照射所引起的皮膚光老化表現。
  • 老年皮膚還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傷口難以癒合,癒合後容易形成瘢痕。光動力療法促進膠原新生,可以加速傷口癒合,重組膠原結構,減少瘢痕形成。

02. 「祛痘先鋒隊」巧用細菌搞反擊

皮膚長痘痘(痤瘡)通常與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感染有關,這種細菌天生就會生成大量卟啉[6],可以作為光動力療法的光敏劑。所以治療痘痘時,有時無需額外塗抹光敏劑,只要照照光,激活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卟啉,讓細菌「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就行。

先用藍光照射,殺滅細菌,根治病灶;再用紅光照射,促進修復,不留痘坑。所以光動力祛痘又叫「紅藍光治療」。對於比較嚴重的痤瘡患者,提前用ALA敷臉處理,讓細菌吸收並產生更多卟啉,治療效果更佳。

03. 「抗癌新勢力」不止能治皮膚癌

ALA光動力療法(ALA-PDT)目前最常用於皮膚基底細胞癌、皮膚鱗狀細胞癌、鮑溫氏病(原位鱗狀細胞癌)等皮膚惡性腫瘤的輔助手術治療(光動力治療後縮小癌症面積,方便手術切除)。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皮膚癌前病變——日光性角化症,非常適合接受ALA-PDT治療,效果顯著,還幾乎不會留下疤痕。

多種實體腫瘤的治療

你要是以為光動力只能局限於皮膚腫瘤治療,那就大錯特錯了。光動力是現在腫瘤治療的研究熱點之一。
通過靜脈注射、局部注射把各種專門的光敏劑送達深部腫瘤部位,再將光纖深入身體腔隙照射腫瘤組織以激發光動力,可以完成對多種實體腫瘤的治療。

此外,對於其他非腫瘤性增生:如HPV感染相關疾病(尋常疣、尖銳濕疣)、血管異常增生導致的老年黃斑變性,光動力療法都有不俗的應用前景。

ROS大量釋放引起的疼痛

光動力作為一種新興療法,是腫瘤、皮膚等多個醫學學科研究的熱點。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極待解決,如ROS大量釋放引起的疼痛。總體來說,光動力療法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手段。寫作此文方便大家更深入了解光動力,在真正需要使用光動力治療時,無需過多恐懼,積極配合醫師,共同戰勝疾病(包括老化)。
隨著新興研究、新型光敏劑的不斷出現,光動力療法的明天還會更好。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王駿教授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取得分子生物學博士,1992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1999年升任生物化學系教授。主攻分子生物學、酶工程和生物合成。 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和香港等地的大學、政府部門、生物技術公司從事生物技術研究 與開發和工業化生產逾四十年,是八十餘項專利的發明人/或發明人之一,香港首位創新科 技講座教授。王駿教授的社會兼職包括阿里巴巴創業大賽評委、HKX創業平臺導師、香港政 府創新及科技基金評審委員。 王駿教授領導的基因港科研團隊包括了三十餘位遺傳學、蛋白質工程、生物化學、工業發酵、信息工程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家。

免責聲明: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