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新華社週日(3月28日)發表文章,批評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亂象叢生,直指「企業還沒賣一輛車市值就幾千億」、「紙上造車」、「盲目招商」等問題顯現,文中被點名的恒大汽車0708.HK),週一(29日)恒大汽車股價一度急挫逾15%。

企業還沒賣一輛車市值就幾千億

在題為《這些毛病,得治!--聚焦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隱憂》一文中指出,新能源汽車被列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構築產業體系新支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但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產品指標註水還甩鍋客戶」「企業還沒賣一輛車市值就幾千億」等問題逐漸凸顯,「虛假宣傳」、「虛火過旺」已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健康發展的隱憂。

文章引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公布40,000餘輛因安全隱患實施召回的車輛中,純電動新能源汽車超過33,000輛,指出新能源車產品性能指標「浮誇」、「注水」情況時有出現;還有一些車企玩「文字遊戲」,將一些行業中常見的技術包裝成「黑科技」「忽悠」消費者,到有問題出現時就將責任推給消費者。

紙上造車估值虛高

文中點名提及多家電動車企業,包括理想汽車(美股代號︰LI)和Tesla(美股代號︰TSLA),指理想汽車在「理想ONE」新能源車斷軸事件中,理先以「硬體優化升級」搪塞,後在大眾壓力下才承認存在設計缺陷;至於Tesla在多起電動車無故加速造成事故中,均試圖將事故原因歸為車主錯誤操作;甚至今年1月的新車斷電事件中將理由怪到中國國家電網上。

此外,文章又批評部分企業「紙上造車」,並以恒大汽車為例,指公司目前市值已高達5,000億港元,成為港股中僅次於比亞迪(1211.HK)的第二大車企,但公司「尚未有一款量產車型在售」;又指根據恒大日前公布的2020年全年業績,98.79%營收來自醫療美容及健康管理收入,只有1.21%營收來自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車行業「擠泡沫」

文章認為,產能和市值的巨大反差,表明新能源汽車行業在資本市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估值虛高。

最後,報道引述多名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車行業要實現長足發展就要「擠泡沫」「降虛火」,多層次、多方面地提升經營、治理效能,又建議監管部門應對資本市場針對新能源車行業的「泡沫操作」,保持高度警惕;而對於部分地方盲目爭搶新能源汽車項目,文章建議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頂層設計,在招商引資中「把好關」。

行業不利消息頻傳

受消息影響,一眾電動車股週一應下挫,其中恒大汽車最低見過53.3元,跌15.4%,全日收報58.6元,跌7%。至於其餘的比亞迪、長城汽車(2333.HK)及吉利汽車(0175.HK),跌幅則介乎2.7%至4.1%不等。

事實上,連同今次官媒的高調批評,新能源車股近來負面消息不少,例如受晶片短缺打擊;又或是吉利計劃於科創板上市,卻傳被質疑是否擁有足夠高科技;還有長汽傳與小米(1810.HK)合作造車的「羅生門」事件等。

年產銷年平均增長率達30%

不過,內地對新能源車發展的支持是不爭之事實,在經歷了2019年下半年的補貼退坡,加上2020年發生疫情,產銷量持續下滑後,去年下半年隨著內地將原先的補貼政策延長,新近又出台了產業規劃。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佔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

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0年內地汽車產銷量分別達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計,20%相當於500萬輛,而2020年內地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只有136.7萬輛,若要達標,行業未來年的產銷年平均增長率就要達到30%。

銷售數據明顯改善

而據乘聯會早前公布數據顯示,2月內地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為9.7萬輛,同比增長675%,;其中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0萬輛,同比增長640.2%。2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8.2%,1至2月滲透率7.5%,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明顯提升。

綜合而言,未來幾年內地新能源汽車業可望處於增長週期,比亞迪作爲龍頭,具有產業鏈優勢;而吉利及長汽憑藉於傳統汽車市場的底蘊,發展前景同樣可樂觀看待。

比亞迪及吉利都已跌穿150天線

當然,幾隻股份股價自今年高位均已顯著回調,技術走勢上都難言理想,其中比亞迪及吉利都已跌穿150天線,反而長汽日前下試150天線約17.5元後明顯有支持。

不過,三隻股份都比不上恒大汽車,在週一早段大跌後,竟能拗腰重回20日及10日線之上,實力未容輕視。

電動車中概股|傳小鵬、蔚來、理想汽車來港上市 汽車股有得炒?專家教你車股投資策略

理想汽車將搭載英偉達Orin系列芯片 於2022年開始量產

恒大汽車資金充裕

資金充裕是恒大汽車優勢事實上,雖然未賣過一部車,但資金充裕卻是恒大汽車一大優勢,集團剛宣布1月與六名投資者分別簽訂總金額260億元的認購協議,截至3月26日已收到210億元。

此外,數據顯示集團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累計總投入已達到474億元人民幣,覆蓋了整車製造、電機電控、動力電池、汽車銷售、智慧充電、共享出行等領域,並與騰訊(0700.HK)、滴滴等巨頭也達成了合作,反映市場對其前景仍是充滿期待。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