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調查顯示,香港人在疫情下留家時間增加,令「食量」都同時增加!在失衡飲食加上嚴重缺乏運動的雙重因素下,港人容易增磅!註冊營養師劉惠汶表示,有機會因此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調查:近60%港人抗疫期間增磅!薯片、餅乾、雪糕成抗疫零食三甲

疫情下港人飲食習慣轉變 

調查結果指,如每星期進食3件蛋糕及3包中型薯片,一個月便攝取多逾6,100千卡的熱量。以體重約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每月需實際跑近11小時才能完全消耗。如沒有運動習慣,以上額外攝取的熱量有機會令體重每月上升近兩磅。自年初疫情爆發至今多個月推算,便有機會增重10磅以上。

港人疫情期間之運動習慣

年齡

沒有運動的習慣

每星期150分鐘或以上

25歲以下

67%

8%

25至29歲

48%

8%

30至34歲

46%

5%

35至39歲

43%

5%

40至44歲

42%

6%

45至49歲

35%

12%

50歲或以上

26%

15%

資料來源:香港永明金融「疫情下港人飲食習慣轉變」調查。

普遍港人對糖尿病認知不足 

糖尿病是本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但港人對糖尿病認知仍存誤解,其中之一是以為糖尿病與進食糖份畫上等號。調查顯示77%及74%受訪者誤以為經常飲用高糖飲品及經常進食高糖食物引致糖尿病;逾半港人認為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進食米飯(54%)及應戒掉所有含糖食品及澱粉質(56%)。

營養師:糖尿病未必單單與糖分攝取有關 

劉惠汶表示過重或肥胖及缺乏運動是引致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未必單單與糖分攝取有關。過重或肥胖人士的體脂過多,有機會令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產生阻抗,引致血糖水平過高。現時香港每十個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九個都出現超重或肥胖的問題,簡稱為「糖胖症」。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糖胖症」定義?如何改善?

糖胖症是指身體質量指數(BMI)﹥27以上的糖尿病人。這類病人較容易出現糖尿併發症,而死亡風險更比一般人高7倍。

劉惠汶建議,可多選擇有助穩定血糖的低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同時配合帶氧及阻力運動,增加熱量消耗並有助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保持血糖水平健康。

註冊營養師劉惠汶建議之外賣餐單及健康飲食貼士

外賣

建議外賣選擇 

早餐

蕃茄鮮牛肉湯米粉

豬潤湯通粉

雪菜肉絲湯米粉

午餐

雞絲湯檬粉

蕃茄海鮮湯意粉

牛?湯麵

晚餐

海南雞(去皮)配白飯

燒春雞(去皮)配焗薯

鹽燒鯖魚定食

 健康飲食貼士 

  1. 加工肉類如火腿、腸仔及午餐肉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長期攝取過多飽和脂肪有機會影響體重及心血管健康,建議以新鮮食材如肉絲及肉片取替。以烚蛋或煎蛋代替炒蛋、多士走油減少油分吸收。
  2. 街外的湯粉麵一般含有較高鈉,建議盡量避免飲用湯底,同時攝取充足清水以排走體內多餘鈉質。長期攝取過多鈉質有機會影響血壓及容易出現水腫情況。
  3. 肉類的皮層、腩位及近骨部位含有較多脂肪,建議盡量避免進食。可多選擇魚類及海鮮,不但含豐富蛋白質,同時其飽和脂肪含量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