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現今「電子奶嘴」如YouTube之外,傳統安撫奶嘴仍受大部分新手爸媽歡迎。無論是嬰兒出牙或牙痕時,甚至是不肯睡覺時,父母總愛把奶嘴塞到孩子口中,以安撫他們的情緒。久而久之,小朋友便對奶嘴產生依賴,而日後要戒掉奶嘴對不少父母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啜奶嘴有好亦有壞,究竟父母可以如何有效地成功為子女戒掉這項習慣?

BB歲半未識講嘢屬「遲語者」?言語治療師教5個技巧提升幼童說話能力

奶嘴有何壞處? 牙齒生長、咀嚼、發音方面最受影響

雖然啜奶嘴可以滿足寶寶的慾望,但要適可而止,過度吸啜奶嘴會對寶寶的發展做成不良影響。《香港財經時報》專訪了註冊言語治療師余昭凝 Carol,她指出如寶寶長期吸啜奶嘴,除了會影響牙齒的生長情況,令上下排的牙齒咬合不夠緊密或容易出現哨牙外,亦會影響語言的發音。由於因為奶嘴的關係令寶寶習慣有外物頂住牙齒,有機會在日後說話時整個發音動作與正常的有出入。

另外,對於孩子的咀嚼,習慣用奶嘴的孩子的舌頭未必移動得好,需要用下巴幫忙左右移動,否則未能把食物好好的分到兩邊大牙。而且在吞嚥時為了讓食物進入喉嚨裡,孩子更要先把舌頭伸出;久而久之,更有機會令前排的牙齒向外哨。Carol亦提到如奶嘴或手指等外物長期放在舌上,令舌頭難向上移動,以致舌頭的活動能力較弱。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不要過於心急!3個階段幫孩子戒奶嘴

坊間流傳不少戒奶嘴的方法,如帶苦味的手指水等,往往這些激進的方法都會令孩子受苦之餘亦會造成家長的困擾。家長不妨參考以下3個階段方法,既可安心讓孩子適時使用奶嘴,亦可逐步讓他們戒掉。

  • 第一階段 - 滿足孩子需求、提供安全感
  • 第二階段 - 減少寶寶使用奶嘴次數
  • 第三階段 - 只剩睡覺時間可以吸啜奶嘴

第一階段(約1歲前) 滿足孩子需求 提供安全感

根據衛生署所建議,如要讓寶寶吸啜奶嘴,最好在孩子一個大以後才讓他們吸啜。因為吃母乳的寶寶在未滿月前容易把乳頭和奶嘴混淆,在清楚正確的吸啜方法後(即大約滿月後)才讓他們吸啜奶嘴。在孩子哭鬧時給予奶嘴,安撫他們情緒時亦可提供足夠的安全感。父母更可在此階段時利用安撫奶嘴為寶寶「戒夜奶」,用奶嘴為寶寶延長餵奶時間,從而戒掉夜奶。

第二階段(約1歲-1歲半前)減少寶寶使用奶嘴次數

父母與孩子相處一段時間後,能夠大概知道如何安撫寶寶的情緒,如播放音樂或毛公仔分散注意力。此時家長可以開始減少寶寶使用奶嘴的次數,如只在睡覺時或帶寶寶外出到其他陌生環境時才讓他們吸啜。建議此階段的家長即使提供奶嘴時亦不會主動給,可放在孩子可見的地方讓他們見到才取,或他們在陌生環境鬧情緒/不耐煩時才給他們。如在正常情況下,最好把奶嘴放在不起眼的地方,並引開他們的注意力。

第三階段(1歲半後)只有睡覺時才可以吸啜奶嘴

來到這階段家長可以只在睡覺時才讓寶寶吸啜奶嘴,而且只放在床上,他們有需要時才自行拿取,讓他們意識到只會在睡覺時才可以吃奶嘴。慢慢地可以午睡時間亦戒掉奶嘴,最後連把晚間睡覺吃奶嘴的習慣也可戒掉。家長可以在寶寶睡覺時以其他物件如毛公仔代替奶嘴,讓孩子逐步適應沒有奶嘴的時間。

家長要時刻留意孩子反應

戒奶嘴的過程中,家長不應過於心急。以上戒奶嘴的4個階段只供參考,過程間會因為不同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與生活習慣,家長要懂得應變,要時刻留意孩子反應;亦不要一次便拿走所有的安撫物品,讓他們感到沒有安全感。家長的角色尤其重要,除了適時提供心靈上的安撫外,小心不要讓孩子養成其他的壞習慣,如咬手指代指奶嘴,否則只會造成家長另一種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