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股價十年超50倍的維他奶國際(00345.HK),從去年6月份開始遇到了上市以來的最大危機。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若以2019年5月份月K線收盤價41.63港元計,往前推十年,其股價是十年前的53倍(前復權)。然而當2019年6月份股價觸碰到上市最高價47.25港元之後,一改常年的長牛趨勢,其股價月線連續下跌了10個月,至2020年3月份收盤價23.5港元計,跌幅50% 。雖然最近幾個月有止跌反彈的跡象,然而業績數據卻難以給予支撐。

6月19日午間,維他奶國際發布了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業績,該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33億港元,同比減少1%,股東應佔年度溢利5.36億港元,同比減少23.00%,經營溢利7.07億港元,同比下降25%。收入和利潤均出現明顯回撤,而業績數據背後的境況,也著實令人擔憂。

豆奶界介入者趨多,茶飲界打開局面難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維他奶國際在香港具有80年的歷史,最開始推出豆奶產品,後因殺菌、包裝工藝提升,大大提升了銷售量,在香港打開了市場,成為區域豆奶龍頭企業,且維他品牌深入人心,據Euromonitor統計,2018年香港液態包裝豆奶市場中維他奶國際市場份額達到54.5%。

1994年,維他奶國際在港交所上市,並且深圳廠房投產,業務向內地滲透,此後又先後於上海、佛山、武漢等地建廠,2017年其斥巨資新建東莞廠區,預計2021年投產。不同於國外及香港市場,內地豆奶消費滲透率較低,維他奶憑藉先發優勢及產品差異佔據了較大市場份額,據Euromonitor統計截至2018年其市佔率為40.2%排名第一,不過興業國際證券統計其市佔率為16.9%,低於豆本豆的20.7%排名第二。但是總體來看,內地市場相對香港市場極為分散。

維他奶向內地滲透,主要是因為香港的市場空間逐漸見頂。據統計2015年香港地區液態包裝豆奶銷售額約為14億港元,而同年維他奶香港地區銷售收入約為23億港元,其豆奶產品在該領域的市佔率極高,提升較為有限。也是在同一年,內地市場的銷售額超過了香港市場。據智通財經APP統計,2015財年至2019財年,維他奶在內地收入佔比從38%升至62%。

業績遭遇滑鐵盧 維他奶國際還能複制「十年50倍」奇蹟嗎?

維他奶的主要產品是豆奶和檸檬茶,分屬兩個不同的細分賽道。如前所述,在豆奶界其在香港地區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在內地也處在細分頭部位置。但是目前維他奶在內地市場爭奪戰中卻面臨了產品滲透和激烈競爭壓力。

豆奶在我國內地的滲透率不高,與香港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明顯差距,邏輯上講在我國的人口基數下擁有巨大的消費空間,但是由於消費習慣培養的問題,內地居民對豆奶的接受度並不高,目前普遍的消費場景是作為早餐飲品,與牛奶對標,但是牛奶的消費場景更加豐富。而作為即飲產品,其又要與飲用水、茶飲、果汁、碳酸飲料等競爭,因此,豆奶產品並非簡單的空白市場的滲透,而是很大程度上對其他產品的替代,其難度較大。

除此之外還要面臨同業競爭,這主要是因為,近十年來植物蛋白飲料市場增速確實較大。據統計,2007年至2016年,植物蛋白飲料的市場規模從169億元增加至1217億元,十年CAGR達到24.5%,位居各飲料品類細分市場首位,其次是茶飲和飲用水。因此,一些新興品牌及其他細分產品的老品牌開始進軍植物蛋白飲料。

典型的如達利集團的豆本豆,是維他奶在內地的頭號對手,除此之外蒙牛、伊利等牛奶廠商也開始佈局豆奶產品,雖然佔總業務比例不高,不過因為體量和渠道優勢,其一旦加深佈局,對於維他奶來說也是極具壓力。

業績遭遇滑鐵盧 維他奶國際還能複制「十年50倍」奇蹟嗎?

除了本身核心業務受到同業壓力之外,維他奶的檸檬茶想進一步在內地市場擴張難度也極大。這主要是因為有康師傅、加多寶、統一等茶飲巨頭在前,其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50%,在品牌、渠道優勢之下,維他奶想打開市場,需要極具差異化的產品和營銷,不過在這些細分產品領域,市場產品眾多,維他檸檬茶目前還沒顯示出明顯的差異化優勢,在馬太效應之下,其恐難在頭部廠商之下分一杯羹。

業績增長遇瓶頸,新產能釋放成關鍵

聚焦到2019財年的業績,這是近五年收入第二次出現負增長,也是淨利潤首次出現雙位數的負增長。

2019財年對於維他奶來說可以說是最難忘的一年。首先是2019年6月份香港的社會事件,導致香港的零售業受到明顯衝擊,維他奶自然也不例外;隨後是澳洲和新西蘭的旱災、大火等也對當地業績造成了影響;2020年初的公共衛生事件,更是直接導致多地停工停產停課,對其業務也帶來了致命性的影響。

反映到業績數據上,首先是總收入的下滑,其次是費用支出的增加導致淨利潤的明顯下滑。智通財經APP觀察到,2019財年,維他奶的銷售毛利率為53.3%,與往年相比保持穩定,這說明維他奶在同業競爭中並未落得下風,才能保持較為穩定的毛利率,而營銷費用比為29.2%,同比增加了1.2個百分點,則可以說明,為了保證公司的產品銷售,從而加大營銷,這也是導致淨利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從過往一年其實不難發現,維他奶在不少綜藝、視頻平台等都有露面,尤其是2019H2,智通財經APP注意到,截至2019財年上半年,其營銷費用比為27.2%,比之以往名優明顯提升,但是全年綜合下來卻明顯增加,說明下半年顯著增加了營銷投入。

但是問題是公共衛生事件的出現打亂了這一切,不論是線下店面還是線上銷售的「宕機」,都讓這些營銷費用打了水漂兒。2019年,維他奶營銷成本約21億港元,下半年約為8億港元。因此,與營收短暫的小幅下降相比,營銷費用的失效才是加重公司業績壓力的重要原因。

業績遭遇滑鐵盧 維他奶國際還能複制「十年50倍」奇蹟嗎?

而且,維他奶國際還面臨短期業績承壓和長期業績增長的矛盾。事實上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假如2019財年撇去這些不確定性因素,維他奶國際的業績增長也逐漸看到了天花板,主要原因便是公司產能。

2018財年公司的存貨佔營收比重為9.94%,同比下滑,2019財年這一比值為8.2%,當然,因為非經常性因素的影響,這一比例不具有可比性,但是在存貨周轉加快的情況下,未來想複製當年的業績增長,整體上當前呈現出產能不足局面。

不過暨武漢建廠之後,2017年8月31日,公司在東莞常平完成簽約儀式的東莞的生產基地,項目的投資總額為10億元人民幣,按照最新進展預計2021年投產,年產值可達約18億元,約相當於現在營收的四分之一。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維他奶面臨短期承壓和長期成長的矛盾,2019財年的存貨佔比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降庫存,另一方面未來又要增加產能。面對公共衛生事件的不確定性,以及新產能投放的時間線,至少下一個財年其業績想像空間並不具備吸引力。

該信息由智通財經提供。

延伸閱讀:新股解讀 | 消費業務加碼撞上行業發展機遇 鳳祥股份爆發已基本確定?
延伸閱讀:新股解讀 | 政策不明增速放緩 思摩爾還是市場的香餑餑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