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回話題,繼續探討財技股的價量分析,上次分享可透過昔日上市公司發佈關於股本集資的財技活動,嘗試找出有心人持貨成本價,以及持有的貨量。除了上次寫到的供股活動外,股本集資還包括配股、發行可換股債券、認股證和購股權,不過論到參考價值,以供股和配股較高,理由是兩項活動都會直接發行新股。至於可換股債券、認股證和購股權,需要持有人轉換或行使相關證券後,才會發行新股。

上回文章:全面解構有心人「成本價」及「持股量」投資分析技巧 | 聶Sir學堂

可換股債券持有人的兩個換股誘因

此外,持有人有權選擇分批發行,甚至是放棄權益,以致原定的新股不被發行。而相比可換股債券、認股證和認股權,發行可換股債券的參考價值,又較認股證和認股權為高,皆因可換股債券涉及的集資金額,較認股證和購股權顯著為多,可換股債券持有人存在兩個換股誘因:

  • 其一是大家容易理解的情況,就是當現時股價遠高於轉換價,換股後沽貨出市場套現,可收回較換股債更多的本金,便不存在繼續持有換股債的理由。
  • 其二是當現時股價遠低於轉換價的時候,換股債持有人仍然堅持換股,就是出現大幅溢價的情況下換股。表面看來此事的出現不合邏輯;但當換股債持有人知道上市公司的財政狀況欠佳,存在資不抵債的違約風險,自然會大量換股,並且不問價將股份釋出市場。

由於投資者要釐清債權人換股是上述哪種原因,增加了分析有心人成本價的難度。至於認股證和購股權,則難以用來分析有心人成本價,後者是沒有發行價,所以持有人最終不行使亦沒有損失。

【聶Sir學堂】擁有優秀投資技巧仍要慘敗?原因只有一個 | 聶Sir

前者雖有發行價,但普遍遠低於行使價,一般介乎行使價的1%至5%,所以若不是現時股價高於行使價,即或接近到期日,也不存在行使的誘因。畢竟認股證持有人會評估行使是否化算才會進行,通常不會有散戶常見的投資者心態,以行使價高於現價換股亦在所不惜,一廂情願地以為股價最終會升至行使價或以上,屆時便可鬆綁。反觀認股證持有人深明很大程度這是一種奢望,故此寧願蝕了發行價,也不會冒險再投放大量現金來換股。

由於不想篇幅太長,因此上回末段問到:「對於很久沒發動財技活動的股份,有心人的價量分析,該如何進行呢?」將留待下回再作探討。

【聶Sir學堂】止蝕需要勇氣亦要有「底線」!止蝕操作全面解構

投資入門,  聶Sir學堂, 投資, 作者簡介:聶振邦( 人稱「聶Sir」) 為證監會持牌人,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現為富途證券分析師,超過十七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圖片 : 聶sir提供)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專欄簡介:「聶Sir學堂」會以教學為向導,從投資心態和投資技巧出發,旨在提升讀者的投資心理質素,同時藉著對不同投資工具的操作解講,擴闊大家的投資視野,成為獨當一面的投資高手。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