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2022】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緊張局勢未見緩和跡象,市場資金繼續湧入金市,黃金價格最近一個月持續上升,升至2021年1月以來的高位,直迫每盎司2,000美元的大關。高盛分析師認為,金價短期的前景難以預測,但中期仍然看好,更形容黃金是「終極避險貨幣」。《香港財經時報》比較現貨金、紙黃金、金礦股、黃金合約、黃金ETF五種投資方法,哪一種最適合你?

黃金價格2022|黃金升幅優於其他避險資產

俄烏局勢升溫,令黃金在過去一個月表現大幅優於美國國債、加密貨幣比特幣及如瑞士法郎。截至3月2日下午4時,現貨金報每盎司1,943美元,COMEX黃金期貨報1,948美元。

40歲過來人提醒:趁後生多儲蓄多投資!30歲後10件事要趕快做...最後一項看到想哭

黃金價格2022|俄羅斯或令黃金成為終極避險貨幣

高盛認為,雖然金價的前景在短期內難以預測,但中期仍看好。如果西方凍結俄羅斯央行存於海外的外匯儲備,迫使該行運用國內囤積的黃金來跟外國貿易,那麼黃金作為終極避險貨幣的特性將被突顯。

另一方面,由於使用黃金進行貿易結算的需求有限,俄羅斯可能被迫以低於市場價格大量出售黃金,或因此限制金價的潛在上升空間。不過由於能源價格高企,加上俄羅斯對外部融資的依賴程度低於2014年,俄羅斯央行拋售黃金儲備可能有限。

黃金價格2022|高盛:金價目標2150美元

俄烏衝突亦令到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在能源價格上漲的情況下,整體經濟出現明顯的滯脹風險增加。高盛因此預視,未來幾個月金價將會上漲,目標價為每盎司2,150美元。

投資黃金有多種方法,包括現貨金、紙黃金、金礦股、黃金合約和黃金ETF,各有各優點,要選擇哪種較能捕捉金價升勢和適合自己同樣重要。

黃金價格2022|現貨金:實物最有安全感

投資黃金最傳統的方法便是買賣實物黃金,如金條、金粒、金幣、首飾等。買實物黃金的好處是可以先進行目測,並可選擇高純度黃金。

但如果是以投資為目的,則一定要選擇金條;避免買首飾類黃金,因不同的首飾類黃金純度不同,而且會有差價,又涉及手工費及鑒定等問題,比較麻煩,相反,買金條可避免不必要的開支。

除一般金行外,不少銀行均有提供實金買賣服務,以金條及金幣為主,入場費因應產品及重量而有不同。

實物黃金較為值錢,但因於實物黃金有保存不易及攜帶不便等缺點,如何存放實物黃金是一個問題,為免保存時會刮花金條或管理不當,可存放在銀行的保險箱,但要留意每間銀行的保險箱收費。

黃金價格2022|紙黃金:入場費最低

紙黃金又稱「黃金存摺」,投資者開設帳戶時會獲得一本黃金存摺。客戶在賬戶進行買賣,過程不會有任何實物黃金交收,而帳戶資產隨金價而變動,當中不涉及槓桿,投資風險較低。

但由於紙黃金價值全靠投資者手上的黃金帳戶,所以要選擇可信賴的機構如銀行。值得留意的是,紙黃金易於收藏和交易費用低,但不能兌換成黃金。

黃金價格2022|金礦股:潛在升幅和風險同等大

現時市面上的金礦股主要包括招金(01818.HK)、紫金(02899.HK)、山東黃金(01787.HK)、中國黃金國際(02099.HK)、壇金礦業(00621.HK),均隨金價波動形成「deep V」走勢。

金礦股是潛在升幅和風險都同等大的投資產品,在避險情緒升溫下,股票並不是好選擇;加上現時經營市道有變,若金礦公司經營出現問題,即使金價上升,則金礦股的股價也未必跟隨金價上升。

黃金價格2022|黃金合約:風險最大

黃金合約買賣時段接近24小時,現時市面上的黃金合約可大致分為紐約期金及倫敦現貨金(俗稱倫敦金)合約選擇。相關合約可以買升及買跌,當中涉及槓桿,因此金價升跌對投資回報影響更大。

黃金期貨買賣與一般期貨相近,在合約上的期限買賣,買家可以將合約轉售予其他投資者,並從中獲利。因此,一張期貨在到期前買賣次數不限,而每張期貨的合約月份不一,由即月至24個月的買賣年期都有。

港股推薦2022|中金:料國指雙位數上升!16隻首選股列陣:騰訊、李寧、友邦...

黃金價格2022|黃金ETF買賣方便最貼市

市場上亦有跟隨投資金價的ETF(交易所買賣黃金),例如於2010年上市的SPDR金ETF(02840.HK)及價值黃金(03081.HK),兩者旨在追蹤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金價走勢,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監管之下、以證券方式買賣黃金而無須交收實物黃金的渠道。

在買賣操作上,這些ETF如股票買賣一樣,可在交易時段買入或賣出,流通性高,交易差價透明,並可隨時套現。

黃金ETF與金價的相連性較大,數據顯示,在2018及2019年的國際金價分別跌1%及升19%,SPDR金ETF則分別跌1%及升約18%。

李慧芬:建議買入黃金ETF

高寶證券執行董事李慧芬建議買入黃金ETF,對比之下,買黃金ETF更簡單,方便操作。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