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LULU.US)將於美東時間週四盤後公佈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

大多數人都很熟悉Lululemon——它是最早的休閒運動公司,也是讓瑜伽褲和打底褲流行起來的先行者。

財報前瞻| 毛利率持續增長 LululemonQ4業績能否給2019年畫下圓滿句號

該公司已連續幾個季度實現了強勁的盈利和銷售增長。市場普遍預期其Q4營收為13.8億美元,同比增長18.4%。每股收益為2.25美元,同比增長21.6%。過去30天中,市場對其每股收益的普遍預期下調了2.12%。

上一季度,Lululemon實際公佈的每股收益為0.96美元,較市場預期的0.93美元高出3.23%。

財報前瞻| 毛利率持續增長 LululemonQ4業績能否給2019年畫下圓滿句號

基於16位分析師的預估,其2019財年每股收益預計為4.83美元,其中最低預測值為3.8美元。

該公司曾於1月上調Q4業績指引。因假期銷售勢頭強勢,預計調整後的每股收益再2.22至2.25美元之間,高於此前2.1至2.13美元的指引,也高於Zacks普遍預期的2.14美元。還預計Q4營收在13.7至13.8億美元之間,高於此前預估的13.15至13.3億美元。

截至上週五,其股價為165.01美元,年初至今累跌29.3%。但該公司在過去五年裡給投資者帶來了150%的回報,而在上個月因市場恐慌引發股市崩盤之前,其在過去五年裡累漲近290%。

其三年收益年化增長率為35%,銷售增長率為19%。2019財年年度股本回報率從2018年的23.9%躍升至33.8%,年稅前利潤率也大幅增長至21.8%。

值得考慮的因素

Lululemon此前被迫關閉中國門店,如今又加入耐克和安德瑪等同行的行列,將北美的門店暫時關閉,但顧客仍可以通過其官網購買商品。

關閉如此之多的門店肯定會影響到其即將公佈的2020年第一季度和全年業績指引。但其剛剛結束的這個財季的銷售趨勢,以及蓬勃發展的數字業務或許會是個好消息。

持續增長

投資者沒有理由擔心Lululemon 2019財年前三季度的增長趨勢。事實上,該公司去年公佈的每份業績都遠超目標,其中第三季度的營收更是增長23%。其連鎖店在核心女性目標客戶、新地區以及新產品利基市場(如外套和男裝)方面,都有強勁的需求。

這讓首席執行官Calvin McDonald在2019年12月下旬提高了業績指引,預計2019年銷售額將達到39億美元,同店銷售額增幅在15%左右。儘管中國業務出現短暫中斷,但因佔比僅8%,投資者對其未來趨勢仍持樂觀態度。分析師預計,其2019年營收將達到39.6億美元,略高於管理層的預期,較上年增長20%。

此外,Lululemon於去年制定了一個五年增長計劃,廣受分析師稱讚。該公司計劃到2023年將男性用品業務的收入增加一倍以上,同時擴大女性和配飾業務。該零售商表示,預計其數字業務營收將增長一倍,國際銷售額將增長三倍。

健康的利潤率

但其盈利前景較為複雜。Lululemon警告投資者,因關稅和運輸成本不斷上升,其利潤率或將受到影響。這樣的壓力並未降低第三季度的毛利率,相反,其毛利率自2015年以來已上升整整7個百分點,且持續上升中。市場預期其2019年毛利率在55%左右。

但我們仍可能在第四季度業績中看到利潤率持平或小幅下降,尤其是在假日季價格戰升溫之際。營業利潤佔銷售收入的比例或將達到近20%。管理層的展望顯示,至少到2023財年,其毛利率將溫和改善,但這一預測可能會因公共衛生事件的發展而出現變化。

深陷泥潭的美股

鑑於當前全球銷售趨勢的空前波動,Lululemon可能不會公佈2020財年的詳細展望。該公司在北美和歐洲的所有門店都已關閉。投資者看到了全球經濟衰退的持續影響,並有理由擔心這對Lululemon服裝的需求造成壓力,即便商店重新開門也會面臨銷量不佳的局面。

若說還有一線希望的話,那就是其數字銷售渠道,且直接交付的產品通常比在門店銷售產品更有利可圖。

能否經受住熊市考驗?

目前市場劇烈動盪。由於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美股主要股指跌至熊市,抹去了投資者過去三年的所有收益。但有分析師表示,該股能夠經受住熊市的考驗,並比其他股票反彈得更快,理由如下。

該公司的商業模式與其他運動休閒用品公司不同,與Nike(NKE.US)類似,是直接向消費者營銷,主要通過實體店和網店來銷售產品,略去中間商這一步驟。且旗下有需求或時髦的產品會存在溢價。

控製成本。其營業利潤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歸因於公司降低生產成本,並戰略性地增加新產品。

穩住「粉絲」。如果你喜歡穿Lululemon的時髦運動服,你可能會對其會員俱樂部感興趣。該公司為會員提供一些特殊待遇。

該信息由智通財經提供。

延伸閱讀:財報前瞻| 耐克Q1每股收益預期同比降低15% 危機中能否利用在線銷售推動增長是關鍵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