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那份等了又等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終於簽署,至於誰讓步大一些,誰獲益多一點,雙方就自然「各取所需」,自說自話。至於更關鍵,影響更巨大的第二階段貿易協議,相信不是短期內會有協議,所以市場大可以暫時將中美貿易戰這枚炸彈放在一旁。美股趁好消息,道瓊斯指數衝上二萬九千點以上收市,反而港股就有點「見光死」,市況反覆。

市場當然歡迎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達成貿易協議,但普遍認為協議存在水份,特別是中國承諾在2017年對美進口1,300億美元的基礎上,在未來兩年額外增加美國商品與服務進口,總額達2,000億美元。中國真的能啃得下那麼多美國產品及服務嗎?總不可能買回來「倒落海」吧!說白一點,現在全球哪一份協議、業績、業務報告等不存在水份的,分別只是水份佔比有多少而已。我相信中美談判的官員在協議內都以充分考慮和計算水份的因素,所以把一切金額「吹得更大」。這就好比我們到跳蚤市場殺價,買方和賣方都深知價格存在「水份」,所以所謂的殺價還價,只是適當減少水份而已。

就是因為業績、業務等普遍存在水份,所以沽空機構才有生存的空間,透過大肆張揚和放大某公司的水份內容,將股價舞高弄低,從中獲利。沽空機構一點都不介意上市公司的商業內容存在水份,愈高愈離譜就愈好,否則追擊都沒有太大空間「撈一筆」。最新被追擊的是老牌香港飲料企業維他奶。沽空機構Valiant Varriors的報告指維他奶跨大中國及澳洲的利潤,公司呈報的資本支出與工商局申報不符,成本結構反常等。報告認為維他奶股價只值10元(港元,下同),潛在跌幅超過六成。

過去十年,維他奶靠打開內地市場,令原本競爭劇烈而且利潤不會有驚喜的傳統飲品股,股價節節上升,從大約5元,升至去年年中時的超過47元,但隨後就大幅回落。據聞維他奶旗下的檸檬茶飲料在內地相當火熱,喝完有上癮的刺激感,但筆者在香港喝又不覺得有何特別感覺,只能說市場口味大不同。

維他奶2018年中期業績只是增長3%,預計全年都不會有驚喜,隨時有驚嚇。若以2018年盈利計算,維他奶PE高達45倍,要每年盈利維持三成以上增長才可維持現有股價。若果PE回落至過去八年平均的33倍,股價只值20元。雖然沒有沽空機構那麼狠,但都比現時有接近10元的下跌水位。

執行主席羅友禮曾表示,維他奶股價過高「不現實」,對此感到「不舒服」,認為股價回落才正常,但由47元回落了三分一有多,股東真是「好唔舒服」。

麥穗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