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盛傳將會宵禁之時,阿里巴巴正式落實來港第二上市,在如此惡劣的市場和社會氣氛下仍然有信心招股,相信沒有其他公司夠膽。

阿里巴巴從15日起至20日公開接受認購,集資最多134億美元,折合約1,045億港元,將會成為本港歷來第三大IPO,僅次於2010年上市的友邦,以及2006年上市的中國工商銀行。

消息指,阿里巴巴國際配售已足額認購,每股最高定價188港元,預計每手為100股,預計入場費為18,989港元。要留意的是,阿里巴巴上市將由中金公司及瑞信擔任保薦人,往績顯示中金公司在上市當日未必會護盤,散戶存在「中伏」風險,尤其是萬眾期待的公司或會出現「見光死」的情況。小股民亦要明白,阿里巴巴在香港只是第二上市,所以股價必定是跟隨第一上市的美股上落。好處是美股氣氛遠比香港好,上升的支持度較高,但若然美股突然下調,香港股市表現如何都「舊唔到」阿里,始終「大婆」話事。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為分散風險

雖然香港現在風高浪急,國際金融地位未許樂觀,但原來阿里巴巴在高風險之際來港上市是為了分散風險,因為侵侵對中國極具侵略性,中資企業在美國金融市場的前景相當不明朗。美國多次展開對中國企業的調查,確認是否有違反美國國家安全的情況。美國貿易代表處此前將阿里巴巴納入銷售冒牌貨品的「惡名市場」名單。可能將讓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直接受美國法律監管,令阿里承受的風險大增,美國亦正在考慮限制美國資本流入中國。

有指阿里上市令成交上升,對港交所有利,可以曲線投機買此股。這個看法本來沒有錯,只是港交所收購倫交所的鬧劇迅速落畫後反彈了一段,短期水位已經有限。

有人可能奇怪:為什麼阿里、騰訊、京東等絕大部分高科技公司選擇美國或香港上市,不讓內地投資者和股民享受它們高速發展的紅利,白白便宜了外人。

A股要求上市企業有良好盈利能力

這個原因很複雜,其中一個原因是A股要求上市企業有很好的盈利能力,當這些巨無霸昔日是初創企業,亟需上市集資時,A股變成一個極大的門檻。跑到海外或香港上市後,要回歸A股由於有很多法規和資金限制,又不是那麼容易了。

不過讓人大跌眼睛的是:所謂的具備較好盈利的、高標準、嚴要求的A股上市公司,絕大部分IPO即巔峰,然後就是股價一路跌落,又堅持不分紅,導致投資者即得不到股價上漲的資本利得,又得不到股利,無法從這些上市企業得到任何價值,最後只能付諸於短線投機,股民賺股民的錢,和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大勢,是井水不犯河水。

中國的股市簡直成了上市企業高管功成身退,賺取高額養老金的合法手段,IPO定的市盈率又普遍過高,導致高管們上市後不用努力上漲股價,就能通過原始股套現,獲得巨額貨幣。

就這樣,A股既沒有起到為中小初創、高潛力企業融資的目的,也不能為投資者帶來長期價值。

股理唔到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