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金融科技(00279.HK)最近公布截至3月31日的全年業績,股東應佔虧損超過21.6億港元,而去年同期就獲利約3億元(港元,下同)。上市公司業績見紅不值得大驚小怪,但獨立核數師的報告就對於民眾金融科技能持續經營的能力產生重大懷疑。

在股民心目中,上市公司只有兩類,第一類是幫小股東賺錢,第二類就是賺小股東的錢,而民眾金融科技就是第二類的表表者。民眾金融科技前身是民豐企業,至今已上市超過31年,此前曾一度「升仙」,目前的股價徘迴在「升仙」的邊緣。民眾金融科技包含在深港通內小型股內,去年2月曾衝上每股20.599元高位,一個月內股價暴升3倍,但在其後三個月,股價又暴跌了99%,跌至1港元以下。大股東張永東期間多次減持好倉,粗略估計獲利超過20億港元。

不過,民眾金融科技的小股東血淚史又何止2018年一役。翻查資料,該公司自1998年以來合併股份多達九次,最誇張的一次是五十合一。經過整合後,1995年的「歷史股價」竟然高達瘋狂的400萬元。不斷合併股份令小股東所持股份不斷被攤薄,本已損失慘重,而民眾金融科技又經常在合併股份,人為地令股價「發水膨脹」後,隨即進行大折讓的供股。

民眾金融科技曾經七次供股,最大折讓達八成三,股價於是大幅插水。合股後吹大的股價,很快被隨之而來的供股行動蠶食,小股東只能眼白白被宰割,毫無反抗之力。

吸血公司的第三步:「使錢」

成功吸血的公司,第三步就是「使錢」(花錢)。大部分細價股都沒有經營實業,而是以物業、證券投資為幌子。供股亦只是以「一般營運開支」做藉口,究竟錢花去哪裡,無從考究。另外,部分公司則組成互控公司,方便資金左手交右手。例如2011年威利與民眾金融科技的前身民豐企業互相認購對方約4,800萬元股份,一來一回不用花一分錢,但各自成為對方的大股東,名副其實「同撈同煲」。兩隻股份其後又入股萊福資本,成為大股東,拿多一隻殼。當公司耗盡所有現金後,又再重新施展吸血第一、二部曲,直至股份被玩爛玩殘。

三十多年的爛股,獨立核數師現在才出保留意見,認為公司存在無法持續經營的風險,或者應該改稱「公司存在無法持續吸血的風險」。

作者:麥穗 (股壇多拉A夢)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