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今年8月生效的《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審查和阻止敏感技術領域的外國投資,縱使是金額微小的少數股權投資。

過去,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僅審查導致公司控股權易手的外來併購。但是,新法案賦予它對任何涉及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及半導體等「關鍵技術」交易的審查權力,以斷絕中國企業以少數股權獲關鍵技術的後門。中國正尋求在2025年取代美國,成為眾多高科技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Nantero將碳納米管存儲芯片推出市場之際,中芯國際(0981)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在Nantero今年4月的一輪3000萬美元融資中,拿下其一小部分股權。大基金一家資金規模達150億美元的國家投資機構,其宗旨乃推動中國芯片產業未來10年內趕超美國。Rhodium Group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中國對美國的風險資本投資達24億美元,且有望較去年翻一番。 

但是,國家安全方面的研究者擔心,中國國企正利用併購手段獲取關鍵技術。研究機構Rhodium Group高級分析師Adam Lysenko說:「即便不獲得任何專利,中國風險投資者也可利用優勢推動技術轉讓,例如,通過鼓勵初創公司在中國建立子公司或合資公司,這樣技術就可能傳至中方僱員和合作伙伴手中。」

Nantero融資之所以引起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投資者中芯及大基金,正尋求未來10年內半導體技術領域超越美國企業。而Nantero聯合創辦人Greg Schmergel表示,中國的注資是「一項不附帶任何條件的財務投資,並未同意讓對方獲得任何知識產權或技術」。

去年9月,Nantero在中國成立外資獨資公司,在公司登記文件中,Nantero注明了業務範圍包括「技術轉讓」,而Nantero說這只是一個樣板詞。

一些專家認為美國無須出台上述新規。達維律師事務所(Davis Polk)律師事務所專注經濟制裁和國家安全的合夥人John Reynolds稱,初創公司有強烈動機保護自己技術,甚至可到拒絕風險資本投資者覬覦的程度。

不論中國投資者意圖如何,未來的風投資本料將在美國遭遇更大的阻礙。富而德律師事務所(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反壟斷律師、曾於美國國土安全部任主管的Shawn Cooley說:「基本上,只有當投資者能夠證明一筆投資不會令其可利用特權獲取技術時,該筆投資才會被視為被動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