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法】常說有錢人的小孩「贏在起跑線」,父母會安排好一切。無可否認富人的小孩出生起點比普通人前,但有錢人的財富能代代相傳,定有當中原因。即睇6個有錢人的理財教育法

理財方法|紀錄片拍下14個不同階層的小孩

BBC一部紀錄片《窮人與富人的人生七年》,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小孩進行跟拍,每7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分別從他們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直到2012年他們56歲的生活。拍攝長達49年,目的就是研究不同階層的小孩未來發展如何,靠自己又能否跨越階層呢?普通人跟有錢人理財教育方法有何分別?

有錢人的6大理財教育法

  1. 了解金錢的重要性
  2. 培養社交能力
  3. 學會如何花錢
  4. 善用慾望
  5. 學會長期主義
  6. 賺錢最好的方法是幫助他人

1. 了解金錢的重要性

有錢人的小孩從小就會接受這種觀念,將金錢當成一種賺錢的工具,只要好好利用,就能換來更美好的將來。因此有錢家庭的小孩從小就會被教導金錢的重要性。相反,普通人家庭往往很少跟孩談到有關金錢的議題,亦有父母認為錢是萬惡之源,小孩從而也逃離對錢的追求。

2. 培養社交能力

要想賺錢,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能力相當重要,而很多賺錢的機會可能都是社交中得到。所以,很多有錢人都會從小帶小孩出席各種場合,自小培養社交能力。普通人的社交圈子可能不夠富人廣闊,但讓小孩出外參加更多社交活動,定會獲益良多。

3. 學會如何花錢

傳統觀念中,家中長輩從小就會教育下一代應該節儉生活,甚至將金錢儲起來。而隨著通貨膨脹,單純儲蓄並不是一種最有效的理財方法。為了更好地實現資產增值,富人從小就教導小孩花錢,愈是花錢,就能理解每一分錢都可成為賺錢工具,能帶來一定回報。

4. 善用慾望

人天生總是充滿慾望,但這不代表完全是壞事,因為人可以利用自己的慾望來激勵自己賺錢。當一直抑制自己慾望時,可能會在某天再無法抑制時報復式消費,最後前功盡廢。相反,有錢人會「善用慾望」,給自己滿足慾望的機會,而為了滿足這些慾望,就會想辦法賺更多錢。

5. 學會長期主義

長期主義,意指人們在處理事務時會優先考慮長遠以及未來的目標。而普遍人都是短期主義為主,更注重眼前利益,導致錯過更遠大的利益。例如,學習一種技能需要花費幾千元,學到這種技能後,可以在未來帶來更大的收入。但普通人可能會因為這幾千元而卻步,錯失未來更多收入的機會。

6. 賺錢最好的方法是幫助他人

富人教導小孩賺錢最有力的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問題愈大所獲得的回報就愈高。一般人更注重努力換來的收入,富人則更著重正確的方法。

理財方法|成為有錢人的7條必勝法

講解過有錢人理財教育法,就為大家說明成為有錢人的7條必勝法。著名理財專家Dave Ramsey從書籍《有錢人和你不一樣的致富紀律:改變數百萬人的理財7步驟》提到,有錢人跟普通人的差異在於致富紀律,而這種紀律是可以培養的。根據他的研究,百萬富翁跟普通人一樣都有相同的思考模式,下列7條有錢人的宜忌,或許能讓你步近有錢人之路。

1. 宜堅持目標、忌隨波逐流

第一點是堅持目標,不要隨波逐流。Dave Ramsey表示,千萬富翁不會對他人或處境有慣性反應,而是事先計劃和設定目標,堅持行之有效的原則,向著自己的目標進發,避免被外界干擾到。

2. 宜虛心學習、忌自大傲慢

第二,千萬富翁會清楚自己不是無所不知的,他們會願意虛心學習,不斷吸收新知識讓自己一直努力進步,而避免自以為是、過於傲慢。

3. 宜節儉簡樸、忌炫富

也許大部分人對「有錢人」的概定印象都是滿身名牌、愛炫耀的人。但Dave Ramsey在書中講到,成功的有錢人更看重節儉簡樸的生活方式,不喜歡鋪張浪費。即使已成為千萬富翁,都會保持儲蓄和節制消費的習慣,絕少炫耀財富。

4. 宜相信命運可改變、忌陷入受害情結

千萬富翁相信自己是命運的主人,會為自己的行為和結果負責,不陷入受害者心態,相信成功主要取決於個人的選擇和努力。

5. 宜努力奮鬥、忌依賴先天優勢

Dave Ramsey也說到,千萬富翁大多是靠自己的努力奮鬥而成,沒有依賴先天繼承的遺產,他們長期儲蓄和學習,最終實現了財富自由。

6. 宜一直成長、忌定型心態

Dave Ramsey指出千萬富翁會持續學習和成長,相信自己的智力不斷進步,避免定型心態的思維,積極開拓新的領域和機會。

7. 宜主動出擊、忌慣性反應

最後一條成為有錢人的必勝法,是「宜主動出擊、忌慣性反應」。Dave Ramsey認為千萬富翁會選擇主動出擊,積極爭取賺錢機會,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機會到來。他們高度重視決策能力和行動力,避免在生活和事業中陷入慣性反應。

更多理財方法相關文章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