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5G 車載模組正式商用,比亞迪成為首個吃到螃蟹的車企。

6月4日,比亞迪在其官方微信號發布消息稱,將於6月上市的比亞迪漢車型,將是搭載華為5G技術的量產車型。但具體採用了華為什麼技術並沒有透露。

隨後,據騰訊新聞報導,從接近華為車BU的知情人士獲悉,證實了這項技術正是華為5G車載模組,支持峰值2Gbps的下行速率。

華為正式「進軍」汽車行業 野心原來在這裡

這不僅意味著比亞迪即將量產具備5G通信能力的汽車,也令華為5G車載模組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華為的智能汽車產業鏈

「華為不造車,而是聚焦ICT(信息與通信)技術,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不久前,華為要造車的新聞已經多次吸引了媒體的目光。

如今,華為5G車載模組正式亮相,其目標已經很明顯了,就是幫助車企造「好車」,而不是自己造車。

華為在汽車行業已佈局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對車載模塊的開發。

2013 年,華為宣布推出車載模塊ME909T,並成立車聯網業務部。其後數年,華為在車聯網的端(車載智能及聯網設備)、管(車聯網基礎設施)、雲(車聯網平台)等領域相繼推出相關產品。

2018年10月,華為發布了能夠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計算平台MDC600,並宣布與奧迪達成戰略合作,這款芯片將集成在奧迪在華生產的汽車上,助後者實現自動駕駛能力;

2019年1月,華為發布全球首個支持V2X(車與外界的信息交換)及自動駕駛的車載多模5G芯片巴龍5000,該芯片憑藉單芯多模、高速率、支持V2X等多項創新技術,全面開啟5G時代;

2019年4月,在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華為基於5G芯片巴龍5000開發出高速率、高質量的業界首款5G車載模組MH5000,該模組高度集成車路協同的C-V2X技術,推動汽車行業快速邁向5G時代。

2019年5月,華為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定位是智能汽車領域的端到端業務責任主體,為客戶提供智能汽車的ICT 部件和解決方案,並表示華為「鴻蒙」系統更是在設計之初就意在將其適用於自動駕駛。7月,華為獲得甲級測繪資質,成為我國第20家可以合法製作自動駕駛地圖(高精地圖)的企業。

2020年5月,華為宣布與一汽、上汽、廣汽、北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比亞迪等首批18家車企共同打造「5G汽車生態圈」,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進程。

2020年6月4日,華為5G車載模組借助比亞迪上車,正式商用。

至此,華為已完成了從解決方案到車載終端、網絡平台、芯片、地圖的相對完整的智能汽車產業鏈,幫助車企造「好車」 指日可待。

華為為什麼要這樣做?

華為近年來在智能手機領域混的風生水起,如今又進入汽車領域,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眾所周知,汽車市場規模非常大。

statista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乘用車總銷量為5,700萬輛,銷售額為1.3萬億美元,2022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萬億美元。一份機構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間,全球將新增超過1.25億輛聯網新車上市,預計到2022 年,全球主要汽車市場的新車聯網搭載率將接近100% 。

由此可見,目前汽車產業正在把ICT技術定位為新的主導性汽車技術。此前任正非曾在華為內部講話表明,車聯網、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正是華為未來三大突破點。

此外,華為自2019年5月被列入到「實體清單」之後,便遭受到了一系列「芯片、操作系統」等方面的斷供,華為手機無法使用Google GMS服務,在海外市場幾乎處於「滯銷」狀態。這般衝擊之下,華為想要佈局汽車領域也就不足為奇了。

華為5G車載模組正式商用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確立了華為在ICT領域的優勢,更是彰顯了華為完整的智能汽車產業鏈,或將進一步加速打開汽車市場局面。

也正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的一句話:「可能10 年以後的汽車行業,華為又很厲害,像現在的手機行業一樣。」

該信息由財經時報中文版提供。

延伸閱讀:營收增長雷軍卻笑不起來 金山雲步履維艱 淨利潤虧損64.6%

延伸閱讀:外媒:華為加快與聯發科、紫光展銳洽談 購買更多手機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