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入門】過去幾年,歐洲股市的受歡迎程度始終未及美國股市。華爾街的科技巨頭吸納大量資金,推動美股不斷刷新高位;相較之下,歐元區卻受能源危機、增長遲緩和科技缺乏領導力所累,以致吸引力較低。然而,隨著歐元區經濟周期的轉變及貨幣政策放鬆,歐洲風險資產或將在未來一兩年迎來明顯回升。

周期性與財政動力兼備

一系列宏觀經濟因素正支持著歐洲股市造好,當中最主要的是歐元區的周期性復甦。過去兩年的大部分時間,歐元區經濟表現疲弱的,惟目前已出現回暖跡象。以採購經理指數(PMI)為代表的企業信心正在改善,製造業尤其突出。另一邊廂,隨著通脹放緩而帶來實際的工資增長,加上就業市場保持穩健,消費者信心亦有所恢復。信貸市場經過一段收縮期後亦重新活躍,歐洲的經濟引擎終於重新啟動。

此輪復甦得益於貨幣政策支撐

此輪復甦得益於貨幣政策的支撐。歐洲央行(ECB)早前曾以前所未有的緊縮政策對抗通脹,目前已處於放鬆狀態。相較美國而言,歐洲貨幣政策的傳導時間較短,經濟的相應反應較快,意味著其近期的降息刺激效果較快浮現,預計歐洲的復甦勢頭可進一步加強。

歐洲的財政政策轉向積極

此外,歐洲的財政政策亦轉向積極。經歷多年以德國為首的財政謹慎主義後,歐元區各國政府逐步轉為採用擴張性政策。德國的新政府推出史上罕見的財政刺激方案,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亦增加公共投資,尤其集中於國防、基建及綠色轉型等領域。這種財政與貨幣協同一致的政策已有助提振經濟增長和資產價格。

環球資金流向明顯轉移

過去十年,美國憑藉科技上的主導地位、經濟獨特性及美元強勢,成為環球投資者慣常投入資金的市場,相關資金集中度史無前例地高。現時美國股票已佔全球股市指數逾七成,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亦明顯偏頗。這種集中度也反映在估值上,美國標普500指數估值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及全球其他市場。

歐洲股票估值仍然偏低

反觀歐洲股票估值仍然偏低。歐洲斯托克50指數 (Euro Stoxx 50) 的預期市盈率僅15倍,大幅低於美股21倍的水平,市帳率也明顯較便宜。此估值差距並非純粹反映基本面因素,而同時顯示出歐洲股市多年來資金配置不足,即使針對歐洲本地投資者亦如是。如果美國經濟如預期般繼續降溫,或其人工智能熱潮因中國科技追趕上而減散,資金可能會加快流入估值低且備受忽視的歐洲資產。

投資者可如何把握機遇

當然,投資歐洲資產並非毫無風險。歐洲高度依賴中國等外部需求,因而易受美國貿易政策影響。此外,歐洲作為石油淨進口地區,一旦中東局勢觸發油價波動,恐怕會再次引發通脹憂慮。

將資產配置分散至歐洲及新興市場

然而,由於市場對美國財政政策、關稅措施及經濟前景的憂慮持續,投資者正積極尋求將資產配置分散至歐洲及新興市場的機會,而此兩個地區在今年以來的表現不俗。新興市場的基本面有所改善,當中亦有「當明確贏家」(如拉丁美洲)受惠於地緣政治格局變化。

歐洲提供著具潛力的投資機會

對願意忽略短期雜訊的投資者而言,歐洲提供著具潛力的投資機會,受益於宏觀基本面因素改善、政策支持、估值吸引,以及全球資金重新配置的可能。儘管歐洲或難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股市中心,但中期而言,該區的風險資產可能表現突出。

作者簡介:李玉麗 李玉麗女士是晉達資產管理駐香港的大中華零售業務主管,負責管理和推動晉達大中華地區的零售業務。在加入晉達資產管理前,她曾於安聯投資、高盛私人財富管理公司等公司任職,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李女士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並擁有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