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調查】永明金融亞洲今日發佈第二期《亞洲財務抗逆力指數》,調查以「平衡當下需求及未來目標」為主題,闡析香港受訪者如何在現今波動的金融環境中管理財務。調查顯示,隨著通脹加劇,港人對財務穩健度的整體認知有所下降,尤其Z世代為受訪者中財務穩健度和抗逆力最低的年齡組別。相比之下,62%受訪千禧世代自覺財務穩健。

調查重點探討受訪者的財務規劃

最新一期《亞洲財務抗逆力指數》調查訪問來自香港、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逾6,000位受訪者。調查重點探討受訪者的財務規劃、相關認知水平、風險偏好,並凸顯專業財務建議在建立長期抗逆力方面的重要角色。

僅55%受訪Z世代感財務穩健

香港Z世代在信心和準備方面較其他年齡組別相對薄弱。僅55%受訪Z世代感財務穩健,低於穩健度最高的千禧世代(62%)及嬰兒潮世代(60%)。即使Z世代擁有時間的優勢及距離退休尚早,但投資方式較為保守,而非進取,當中61%受訪Z世代自認為是保守型投資者,反映他們在平衡風險與長期回報的意識仍有不足。

Z世代在做出財務決策上最為獨斷

與其他年齡組別相比,Z世代在做出財務決策上最為獨斷。儘管Z世代是最需要確切指引和支援的一代,逾四分之一(26%)在做財務決策時未尋求任何協助。當他們尋求財務管理建議時,主要對象為家人(40%)和朋友(29%),而非理財顧問等專業人士(26%)。

港人轉向短期財務需求而非長遠財富規劃

由於生活成本上漲,不少港人於應付日常及長遠開支方面漸感吃力。92%受訪者感受到物價持續上漲帶來的影響,更有46%表示物價上漲顯著影響其應付每月開支的能力。

60%受訪港人將「管理日常支出」列為首要財務優先事項

面對家庭預算日益緊縮,越來越多人著重應付當下的財務需求,而非規劃未來目標。60%受訪港人將「管理日常支出」列為首要財務優先事項,較去年調查的54%略有提升。而「退休規劃」則由去年的首要財務目標降至第六位,反映受訪者更著眼於短期預算,而非長遠財務目標。

54%受訪者缺乏未來 12 個月以上的財務計劃

面對經濟環境不穩定,建立應急儲備的重要性亦隨之上升,是今年整體香港受訪者的第二大財務目標(43%)。缺乏長遠規劃進一步為港人實現財務穩健的目標帶來挑戰。儘管調查數字與去年相比略有改善,但香港整體的長遠財務準備情況仍然處於較低水平。逾半(54%)受訪者缺乏未來 12 個月以上的財務計劃,僅9%人有超過10 年以上的規劃,反映港人缺乏長遠財務規劃,抗逆力亦存在不足。

縮窄抗逆力差距

調查亦顯示,財務抗逆力較強與較弱的受訪者之間存在明顯差異。是次調查將財務抗逆力較高和較低的受訪者,按照能夠承受財務衝擊並實現財務目標的能力劃分。無論財務抗逆力強或弱,分別有44%及42%受訪者的首要財務目標都是建立應急儲備。然而,他們的第二大財務目標則有所不同:高抗逆力受訪者更傾向為退休儲蓄(39%),而低抗逆力受訪者則較著重於償還債務(40%)。

高抗逆力人士同時展現出更高的財務自信

高抗逆力人士同時展現出更高的財務自信,當中 83%人有把握履行短期財務負擔,85%相信自己能實現長遠儲蓄目標。逾四成(42%)表示若遇上危機,能夠應付超過六個月的生活開支。獲取理財建議方面,他們亦更傾向尋求專業意見,40%人會定期諮詢理財顧問。更有不少人積極改善自身財務狀況,52%人會閱讀個人理財相關資訊,46%則會進行投資以追求更高回報。

僅11%人預期能實現長遠儲蓄目標

只有24%低抗逆力人士認為自己能履行短期財務負擔,僅11%人預期能實現長遠儲蓄目標。更令人擔憂的是,88%人表示若遭遇失業或重病,無法應付超過六個月以上的生活開支。獲取理財建議方面,僅29%人會諮詢專業理財顧問,他們更常依賴非正式網絡或社交媒體獲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