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走勢】讀者來信: Anthony Sir你好,最近看淡香港的評論越來越誇張,甚至說香港要衰十年,大概是說成本要減一半才有競爭力,如果每年跌少少就得衰十年,難道一定要鬥平鬥賤才有出路嗎?
回覆讀者來信:香港不是賣菜的
- 「樓價貴!推冧佢!」
- 「人工貴!減薪啦!」
- 「物價高!通縮啦!」
彷彿香港要重生,就得加入一場永無止境的「向下競賽」,務求平過深圳,低過廣州!…即使做到了,你贏得了義烏嗎?香港不是賣菜的,我們是國際金融中心、亞洲商業樞紐。
用賣菜的邏輯經營金融中心?
用賣菜的邏輯經營金融中心?這就像要求愛馬仕去夜市跟100元的包包鬥平鬥賤,2018年前我們明明還是愛馬仕,今天我們要跟深圳比便宜!回歸之前香港明明是火車頭,將週邊城市拉上來,現在卻是被週邊城市拉落去,你要做愛馬仕,還是夜市包包?
沒必要推冧資產價格
釋放基層購買力,沒必要推冧資產價格!
最近跟一位有數十萬訂閱的YouTuber聊天…他說應該繼續推冧樓價,現在不夠平,我說應該捍衛資產價值…
其中一個理由是…減低生活成本,釋放基層購買力。釋放基層購買力,絕對同意!但為甚麼要推冧樓價呢?
新加坡早就示範正確答案:雙軌制
新加坡早就示範了正確答案…雙軌制!超過80%公民住政府組屋,價格遠低於市價,同時讓私樓市場自由發展,貴到飛起,吸引全球富豪!香港呢?只有約 29.1% 人住公屋,15.8% 住上補貼性自置居所…有次出席年责人找我問:「你覺得幾錢?」年青人說:「100萬!」
我說:「好的,那就100萬賣給你!」年青人呆了…
這就是資助房屋的理念,價錢是政府定的,10萬都可以。
甚麼要將有錢人、中產、企業通通宰殺?
同時保住有錢人的口袋
釋放基層購買力,同時保住有錢人的口袋,才能讓經濟飛!
近年出席一些有錢朋友的飯局,米芝蓮名廚,幾十年的紅酒,玩玩遊戲派派現金,六位數埋單是基本的。又帶過不少國內投資者來港考察,重點是考察廣東道的名店,包包名錶,花七位數很常見。
釋放基層購買力…有多少?晚飯炒多碟菜?週末返深圳做大爺?
多少個基層購買力,才抵上有錢人一個飯局,走一轉廣東道?
財富效應 的 殘酷真相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一個富豪買一艘 1 億遊艇,養活了造船廠工人、設計師、高級技工、港口服務、奢侈品銷售…其創造的就業和經濟活動,可能抵過 100 個基層市民一年的消費總和!LVMH 2023年財報顯示,除日本外的亞洲(含香港)是其全球最大市場,佔營收約30%。若高端消費崩盤,相關產業鏈(零售、物流、廣告、餐飲)馬上裁員減薪。誰最先失業?往往是基層員工!想釋放基層購買力?那首先就要保住他們的飯碗!
香港出路不是鬥平鬥賤
香港出路,是做愛馬仕,不是鬥平鬥賤,是建雙軌,不搞核爆!
這次跌浪,讓無數中產成為負資產,有錢人乜乜大王物物大王通通陷入財困,中小企以至巨住霸大企都面臨違約破產,原本可以救,但政府卻視而不見,情願繼續站在道德高地,任由中產、有錢人、企業被屠殺,要救…不難!
別再說房住不炒了
首先,表態!不難,可以參考習主席,由幾年前強調房住不炒,到近年轉為要樓市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留意!已變!別再說房住不炒了!然後,暫停賣地!減少私樓供應。
但資助房屋不停,雙軌制,當年SARS後就是這樣創造了十多年的繁榮,市民難上車是因為當年居屋都停,今次只停私樓,不停公屋居屋,就能慢慢步向新加坡的雙軌制。
香港還有很多優勢可以發揮
香港還有很多優勢可以發揮,但發揮這些優勢需要資本,也需要讓投資者看到,投資是賺錢的,而不是近年做乜都蝕!搞乜都執!
光芒在高度,不在低價;繁榮靠創造,不靠摧毀!
作者簡介:1% Anthony( 第一桶金)、一巴仙(1%)投資培訓學院創辦人,TVB有樓萬事足、BenSir睇樓團II等顧問,多年來協助無數年青人成功上車,無數小業主倍增資產,財務自由!除了住宅,亦活躍於大陸樓、工商廈活化重建等,團隊是市場上最活躍的新晉發展商之一。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