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截至上週分享的文章,長近三年有系統地與大家講解「技術分析」,本想在本週起轉談「基本分析」。而就是這樣長期在網上發文傳遞「技術分析」心得和應用技巧,亦引起大台的財經節目主持的關注,所以現時成為直播節目「技術尋寶」的常規嘉賓。
「技術分析」分為「四大象限」
除了分享單一技術指標或技術形態的應用,於節目中我也帶出一些混合應用。若大家有印象,我將「技術分析」分為「四大象限」,就是價量關係、技術指標、陰陽燭圖和股圖形態。雖然筆者之前是各象限逐一與大家講解;但實際卻可以是兩個,甚至三個象限同時應用。
「技術分析」的延伸探討
因此在節目中講解的如此應用,我認為對大家亦非常值得參考。當然,混合應用絕不限於我在未來數週舉列的組合。現於「技術分析」的延伸探討,旨在「抛磚引玉」,提升大家自行研究的興趣,探索更多混合應用的可能性。
動能強勁股
有見及此,「基本分析」押後一些日子再作分享,今次先談一種名為「動能強勁股」。顧名思義指向上揚動力充裕的股份,所以必先確認股價走勢是利好,繼而確認有成交量配合,就是交投漸見增加,並見相對早前屬較高水平。
這類股份具備三大特點:
- 其一是在股價日線圖出現至少一種利好形態,例如是頭肩底、雙底、上升三角形或上升旗形等。論到「至少一種利好形態」,當然非指同時出現,而是接續出現,以三角形、楔形和旗形 (排名不分先後) 較常接續出現。
- 其二是在股價日線圖見至少一種技術指標向好,例如是黃金交叉 (短週期移動平均線上破較長週期的)、RSI上破超賣區 (20或30較常見)、MACD雙牛 (訊號線上破MACD線,並且兩線都在零以上),或者保歷加通道上破中線等。
- 其三是股價週線圖於過去三週成交量漸見上移,並處於最近三個月高水平。
實則用到「價量關係」的原理
當大家看到以上三點,不難發現涉及三個象限。於第一點用上「股圖形態」,第二點用上「技術指標」,第三點雖只是觀察成交量,但因首兩點已包含股價走勢觀察,所以實則用到「價量關係」的原理。筆者記得於直播節目講解「動能強勁股」時,為2024年10月下旬,繼10月7日恆指高見23,241點後回落,於10月9日主要波幅區間介乎20,000至21,000點,為節目資料進行預備時,恆指橫行已超過一週。當時認為不論任何市況,總有一些股份表現能跑贏大市。
動力不會瞬間消失
只是就算同期股份在升,列舉的股份在節目出街後能否續升,必然取決於當時股份的上升動力如何。若是動能強勁,想必動力不會瞬間消失,即或動力將要減弱,股價走勢仍會因著「慣性」,續升一些日子後才會回軟。
於大市處於升勢或橫行時較適用
這意味著若大家有意尋找「動能強勁股」,於大市處於升勢或橫行時較適用,相對於跌市時則不宜,畢竟那時整體投資氣氛欠佳,動能依然強勁的股份不易找到,又或是找到了,極有可能升勢延續短促經已消失,圖利空間有限。至於當時節目講解了甚麼股份,之後股價表現如何,下回再續。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