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發佈2025年中國內地和香港新股市場的中期回顧與展望,指出內地新股市場預料將穩步增長,香港新股市場強勁勢頭將持續至2025年年底。來自科技、新能源等新質生產力將成為A股市場的亮點。更利好的市況、更佳的估值、市場流動性和市場資金承接能力為香港市場於2025年籌集更高的新股集資金額奠下基礎,詳情如下。
A 股新股市場在第二季度開始呈現更多復甦跡象
在 2025 年上半年,儘管多國局勢漸趨緊張,包括俄羅斯與烏克蘭及以色列與伊朗,加上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全球新股市場走勢依然強勁,與去年同期比較,全球十大新股錄得近 20%增長。中國崛起的全新、創新人工智能軟件令到資金不斷流入,同時支持知名 A 股上市公司到香港上市的措施將香港推至全球新股集資排名的最高位。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均分別以兩宗更大的全
球十大新股緊隨香港的排名之後。
隨著監管機構繼續實施早前對準新股發行人更嚴謹的監管,A 股市場在 2025 年首季放緩,並於第二季度開始呈現更多復甦的跡象,但這也導致更多小型中資企業聯群結集到美國上市集資。
預計A股市場下半年表現將與今年上半年相若
在 2025 年下半年,預計 A 股市場的表現將與今年上半年相若。整體來說,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下,預料 2025 年 A 股新股發行將與 2024 年的看齊。相信隨著中國證監會將推出進一步深化科創板改革「1+6」政策措施及在創業板正式啟用第三套標準,支援優質未有盈利創新企業上市等政策的實施,未來 A 股市場將逐步活躍,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的上市。相反,假若目前利好的市況得以持續,預料 2025 年香港將較之前的預測籌集更多資金,而 A+H 上市將會為主要的動力。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A 股市場將有 50 隻新股上市集資 371 億元人民幣,相對 2024 年上半年為 44 隻新股集資 325 億元人民幣,新股數量和集資總額均上升 14%。19 隻新股將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集資 202 億元人民幣,同時深圳證券交易所錄得 26 隻新股集資 150 億元人民幣。北京證券交易所將有 5 隻新股集資 19 億元人民幣。創業板以新股數量成為最活躍的市場板塊,而上海主板則以集資金額帶領其他的市場板塊。
監管機構對恢復市場信心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全國主管合夥人紀文和表示:「2025 年第二季度及2025 年上半年 A 股市場均有更多新股發行,反映監管機構對恢復市場信心及提升上市發行人和上市申請人質素的努力。」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 A 股上市業務全國主管合夥人黃天義補充道:「國家對科技及創新行業的支持將推動科技、新能源等新質生產力到資本市場募集資金,並輾轉成為 2025 年下半年 A 股市場的亮點。」
上半年香港有以40隻新股集資1,021億港元
香港將會以40 隻新股集資1,021億港元為2025年上半年劃上句號,與去年同期的30隻新股集資132億港元相比,代表新股上市數量增加33%,集資總額攀升673%。接近四份之三的2025年上半年的
集資額來自4隻超大型A+H新股及1隻H股上市。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上市業務華南區主管合夥人呂志宏解釋指出: 「我們對於香港能夠從全球其他證券交易所手上重奪新股集資排名的冠軍寶座感到十分振奮。鼓勵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簡化 A 股上市公司的申請上市程序,及更理想的估值、更佳的市場流動性及資金承接能力均一一推動香港新股市場的動力。」
德勤料今年全年香港新股數目達80隻、IPO籌2000億
展望將來,目前香港有超過 170 宗正在處理的上市申請個案,包括超過 5 間公司每間或會集資最少 10 億美元,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預計 2025 年全年香港新股市場可從 80 隻新股集資 2,000億港元。除了年內或會錄得 25 隻 A+H 新股外,大部份的上市項目將會來自科技、傳媒和電訊,以及消費業。
勢重奪全球第一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指出:「只要未出現重大負面的地緣政治或宏觀經濟干擾,我們對香港在 2025 年具備條件爭取全球 IPO 市場領先地位持審慎樂觀態度。這份信心源自強勁的申請上市名單、日益增強的市場動力,以及整體轉趨有利的市場環境。越來越多 A 股上市公司,包括來自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正積極利用香港這國際融資平台,拓展全球資本、提升品牌影響力,實現『出海』的戰略。同時,隨著『科企專線』等政策新措施落地,將有更多生物科技及特專科技企業來港上市,為市場注入更多增長動能。香港的上市制度持續優化,吸引了大量新經濟企業及潛在上市申請人,資本市場的深度與競爭力不斷提升,進一步鞏固其為全球領先上市平台的地位。」
在美國,2025 年上半年有 36 間中國公司於當地上市集資 8.69 億美元,較 2024 年上半年的 23 隻中概股上市集資 6.77 億美元,新股數量上升 57%,而新股集資額躍升 28%。除了一間茶公司和一間醫藥公司的大型上市項目外,其他新股的集資規模均屬於小型。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