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於倫敦舉行的第二輪貿易談判取得進展,貿易局勢持續緩和,中東局勢卻急劇升溫,惟市場未見恐慌,聚焦於聯儲局及英倫銀行即將公佈的議息結果,富達國際投資總監Tom Stevenson就相關市場趨勢作出分析,料美股可能正處於一個大型上落區間,各央行料將按兵不動,黃金成資金首選避風港。

引發能源方面憂慮多於經濟層面

上週五(6月13日)中東局勢升溫,市場反應卻意外平靜,並未擾亂市場情緒。目前看來這引發能源方面的憂慮多於其他經濟層面,惟此事仍為七國集團峰會上的重要議題。反觀過往這類事態發展往往引發市場避險情緒上升,促使投資者尋求資金避風港。

儘管投資者正尋求避險資產,但目標似乎不是美元及美債,故兩者走勢近乎不受中東衝突升級影響,一如美國4月初公佈關稅消息後的市場反應,黃金、非美國股票,甚至是被視有一定風險的比特幣,卻成為投資者選擇停靠的新避風港。

油價走勢符預期

週末的油價走勢符合預期,價格一度上漲5.5%,隨後因投資者偏向預期衝突將降溫而回落。

股市處之泰然,儘管上週五標普500指數單日跌逾1%,惟全週累計僅跌0.35%,自4月關稅引發股市動盪以來,市場的「V型」反彈動力依然強勁。此反彈浪的規模和速度與過往歷史比較也異常強勁,美股今年曾由2月高位跌逾20%,目前已回升至距此高位僅數個百分點。

美股可能正處於一個大型上落區間

投資者或會考慮這是否意味始於2022年10月的牛市週期重回正軌,這仍是未知之數。美股也有可能正處於一個大型上落區間,介乎4月低位略低於5,000點,至目前稍高於6,000點水平。惟考慮到這輪反彈浪欠缺廣度,市場中突破20天移動平均線的股票不多,其數量更在減少,這與股市上升趨勢背馳,反映市場存在脆弱性。

與此同時,債市似乎陷入兩難局面。一方面,面對利率持平趨向下降,另一方面,期限溢價持續上升。期限溢價為投資者長期借出款項所需的額外收益指標,如投資者於憂慮通脹及政策的不確定性下,持有30年債券的補償要求,會較持有2年債券為高。

據市場對利率走勢的預期,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應介乎3.5%至4.2%之間,但當期限溢價上升,孳息率將升至5.5%。目前10年期孳息率介乎兩者之間約4.4%,反映市場處於觀望狀態。

企業盈利與估值

企業盈利作為另一個驅動股價上升的重要因素,目前也值得關注。儘管從業績角度,企業正處於夏季淡季,但盈利預測正釋放一些訊息。一方面,美企盈利預測因憂慮關稅影響而較保守,反觀歐洲企業盈利預測則在小幅上調。

這值得關注歐美市場估值的投資者關注。傳統上,美企獲利能力較強,使美股估值高於歐股,但若兩者盈利差距減少,估值差距也可能收窄。目前美股的預測市盈率略高於20倍,歐股則於約15倍,兩者會否於中間相遇?

各央行料將按兵不動

本週另一市場焦點為多家央行的議息結果,繼日本央行週二宣佈維持息率不變後,市場觀望聯儲局、英倫銀行和瑞士央行即將公佈的議息結果。

市場普遍預期聯儲局將維持利率在4.25%至4.5%之間,以續觀望美國關稅對通脹和經濟增長的影響。市場已反映聯儲局將於年底前減息數次的預期,但在前景明朗之前,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暫未表明減息意向。5月美國物價升幅低於預期,通脹率為2.4%,聯儲局仍保持審慎態度。

英國經濟數據一直疲軟

市場也預期英倫銀行將按兵不動,堅持其隔月小幅減息的偏好。自5月議息會議起,英國經濟數據一直疲軟, 4月份更出現自2023年以來最明顯的經濟收縮,包括薪酬增長放緩、失業率小幅上升、企業信心正減弱,同時通脹率達3.5%,仍高於2%的目標,而油價趨升將繼續推高物價。

日本和瑞士的經濟前景截然不同

日本通脹上升,債券需求疲軟,在本周召開議息會議前,日本央行面臨更大壓力,日本長期債券孳息率升至3%以上的新高。另一方面,瑞士貨幣的避險屬性正推低進口成本,市場增加對瑞士央行可能將利率降至負值的預期,以抵禦通縮風險。

黃金成資金首選避風港

談及避險資產,黃金上週超越歐元,成為全球各國央行持有的第二大儲備資產。隨著投資者尋求美元和美元計價資產如美國國債的替代品,黃金再次成為避險資產首選。2025年至今,黃金受惠於其避險吸引力、流動性和儲備地位,價格表現超過所有主要資產類別

4月金價飆升至歷史新高,打破1980年創下的紀錄,當時中東局勢也曾引發投資者憂慮。金價走勢與70年代末,以及金融危機期間的走勢非常相似。這兩個時期的通脹和不穩定等情況,與現今相若,但目前另一額外因素,為美國於全球地位及其金融基建的不確定性增加。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