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走勢】讀者來信:Anthony Sir你好,最近有新聞說,很多人為了申請公屋故意躺平,真的是這樣嗎?政府說要推好政策扭轉局面,有甚麼可行方法?
回覆讀者來信:躺平?何罪之有?
躺平?何罪之有?如果可以躺,你想躺嗎?我都想躺!哈哈~~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說會以「好政策」扭轉現象,根據過往經驗政府推出好政策,往往都會適得其反,好心做壞事,越做越衰!例如委員黃碧如建議,提高收入限額…有解決問題嗎?例如將單人例如單人入息限額約1.3萬加到1.5萬,只會將「唔再搏加人工」的躺平線,由1.3萬推上1.5萬,申請者會突然不想要公屋嗎?
申請者會突然不想要公屋嗎?
另外她又建議,豁免計算花紅、年尾獎金等一次性收入…掂喎!同老闆傾,超出入息限額的收入一律唔出,年尾一次發放,1.3萬老底不變,話之年底花紅100萬,高收入人士都可以申請!正!另委員陳家珮建議,政府需要推動正確的價值觀,鼓勵市民參與社區服務,請問…甚麼是正確價值觀?為甚麼躺平不正確?
政府慣用的直線思維
躺平?是選擇,是心態…政府慣用的直線思維,道德高地,只會令情況更嚴重!
舉例,過去一年推出的…嚴打濫用公屋!…完美示範越做越衰!
舉例,入住公屋後首次資產審查由10年縮減至2年…
政府總是好心做壞事 越幫越忙
原本入住公屋後,有10年!…有足夠時間讓你去拼搏,有機會搏到就脫離公屋,現在只有2年!…點搏?變魔術嗎?就選擇唔搏!為甚麼政府總是好心做壞事?越幫越忙?因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站在「道德高地」交功課,沒真正了解病根,例如上述政策,10年改2年其實只是搏取掌聲,帶來反效果!
我們來拆解一下為甚麼市民不願上流…
外在因素:經濟差 內捲 AI取代工作 看不到前景
- 問問自己,未來你想在那一行發展?有沒有信心取得成就?
- 創業做生意?現在經濟那麼差,做甚麼生意都輸!點揀?
- 努力打工?AI有甚麼取代不了?那份職業可以穩定發展?
你再努力 最終也可能失業
舉例,以前大街上到處都是報刊亭,賣報紙、雜誌的大叔大媽們起早貪黑,雖然辛苦,但也能掙點錢養家糊口。可現在呢?智能手機普及了,大家都在網上看新聞、看書,報刊亭越來越少,那些大叔大媽們很多都失業了,報刊雜誌媒體都倒閉了!政府現在又盲推創科AI,所謂新質生產力,提升效率,背後其實是一個機器人頂替幾十人,就算你再努力,最終也可能失業,還不如躺平?
內在因素:生活態度變了,何必內耗?
以前我們總是被灌輸要努力奮鬥,要往上爬,要出人頭地。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這樣的生活太累了,與其拼命往前衝,把自己累得半死,還不如放慢腳步,享受生活。每天擠著擁擠的地鐵上下班,加班到深夜,真的是他們想要的嗎?搏乜?升職加薪?說不定兩年後就被AI取代了!政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想辦法提升市民的心態,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實。
直接致命因素:樓價下跌!
直接致命因素:樓價下跌!…明知會跌,又點會買樓上流?「好心做壞事」、「道德高地」、「交功課」…又一完美例子!政府說「住大啲」、「住好啲」,提升市民幸福,現在誰幸福?只是滿足了不用被罵「樓價貴買唔起」,讓那些看衰香港,那些放棄香港移居外國的人,每天開開心心地剝花生,有甚麼建樹?
公屋上流下一步 就是買樓
為甚麼是直接致命因素,因為公屋上流下一步,就是買樓!記得嗎?以前樓價上升的時候,個個都想上流!身邊個個都想買樓,自己買不到,就跟家人朋友買,咀裡越罵,心裡就越想買到,因為買了樓就等於買了一隻會生金蛋的母雞,物業是藏富,甚至是致富的捷徑。
辛苦掙來的錢隨時輸光
那時候,大家拼命工作,省吃儉用,就是為了買樓,然後看着自己的財富上漲,跨越階層。可現在呢?樓價持續下跌,大家都會覺得,上流買樓,不僅不能致富,反而還要輸錢,辛苦掙來的錢隨時輸光,甚至負資產,誰買?
政府要扭轉這種局面,就得想辦法令樓價回升!
政府要扭轉這種局面 就得想辦法令樓價回升
這是違反思維及道德高地的,但這是事實!
相信政府一定做不到,高官也不敢做!
最後只會隨使做些推廣,交功課了事…
作者簡介:1% Anthony( 第一桶金)、一巴仙(1%)投資培訓學院創辦人,TVB有樓萬事足、BenSir睇樓團II等顧問,多年來協助無數年青人成功上車,無數小業主倍增資產,財務自由!除了住宅,亦活躍於大陸樓、工商廈活化重建等,團隊是市場上最活躍的新晉發展商之一。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