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驗證平台Sumsub表示,隨着亞太區的數碼生態系統持續擴大,日益複雜的欺詐行為逐漸瞄準一些發展迅速的行業,其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醫療科技和金融科技行業最容易受新一輪的AI詐騙熱潮影響。其中,醫療科技領域的欺詐案件與2024年第一季相比年增幅高達723%,創下了亞太區各行業中的最高紀錄。

Sumsub最新數據重點

  • 詐騙份子越發頻繁地利用AI驅動的深度偽造和合成身份證明文件,針對亞太地區不斷擴張的數碼生態系統進行詐騙
  • 深度偽造欺詐的威脅依然持續,案件數量在新加坡增加1500%;在香港增加1900%
  • 亞太地區的合成身份證明文件欺詐個案增加233%,超過全球195%的增幅

數碼醫療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33年增長八倍

亞太區內,金融科技欺詐案件的年度增幅排名第二,高達116%。在欺詐案件急增之際,該行業與醫療科技行業依然迅速發展。亞太區的金融科技市場規模預計會從2024年的4,500億美元增長至2032年的11,500億美元,而數碼醫療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33年增長八倍,達到近4,885億美元。

AI生成的求職騙局

隨着市場規模擴大,這些產業面臨的欺詐手段亦變得複雜。在生成式AI的推動下,合成身分證名文件、深度偽造以及AI驅動的欺詐手段迅速演變,同時詐騙分子亦正利用安全及監管漏洞進行欺詐。深度偽造的使用尤其令人擔憂,涉及範圍從干預選舉和冒充企業品牌,延伸至AI生成的求職騙局。相較2024年,新加坡的深度偽造欺詐案件增加了1500%,香港的案件數量更飆升1900%,情況令人擔憂。

利用AI生成的文件在KYC認證過程中冒充合法用戶

隨着AI變得普及,詐騙份子開始利用相關工具製造合成身分證明文件,將有效的身分證號碼等真實個人資料與虛假資料結合,僞造出一個全新的虛擬人物。金融科技和醫療科技等行業經常需要用戶設立網上帳戶和進行身分驗證,詐騙份子會趁機利用AI生成的文件在KYC認證過程中冒充合法用戶,從而取得交易或健康記錄等敏感資料,這對服務供應商和終端用戶都構成嚴重威脅。全球合成身分證名文件詐騙案件增加195%,而亞太地區更飆升233%,突顯了該威脅的規模與複雜程度。

合成身分證名文件欺詐案件增幅比較

相比去年同期,多個亞太市場的合成身分證名文件欺詐案件大幅上升(2024年第一季至2025年第一季),其增幅在下列地區尤其顯著:

  • 菲律賓:增加291%
  • 香港:增加209%
  • 泰國:增加188%
  • 新加坡:增加184%
  • 澳洲:增加117%

金融科技的欺詐案件不罕見

Sumsub亞太區副總裁Penny Chai表示,金融犯罪存在已久,加上加密貨幣持續發展,金融科技的欺詐案件並不罕見,相比起金融科技,醫療科技領域的欺詐規模和趨勢更令人擔憂。隨著越來越多醫療服務走向數碼化,該行業的漏洞正被迅速利用,人們開始對數碼醫療系統失去信任。當今利用AI驅動的深度偽造和合成身份證明文件欺詐案件飆升,正正暴露了傳統身分驗證系統的關鍵漏洞。企業必須淘汰舊有的驗證方法,而採取多重且能按需調整的防禦系統,以減低欺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