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入門】事實上,近期美元走弱利好其他市場,亦為中國在制定貨幣政策方面提供空間,同時有助中港房地產巿場減壓。面對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選擇「去美國化」的投資者或會轉投與美國巿場相關性低的中國巿場,以分散風險。
港股近期交投活躍
另一邊廂,港股近期交投活躍,有更多多元化企業來港上巿,可令香港市場的板塊變得更豐富,除有國內資金南下,亦可吸引外國投資者在港投資較優質的中國公司,促進香港股巿中長期發展。
從適應到升級:中國企業的策略轉型
中國其實企業早已提高供應鏈韌性,積極走向價值鏈上游,推動自給自足,且將生產設施遷移至更接近終端市場的地區,有助它們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地緣政治及貿易摩擦。
中國股市正踏入一個嶄新時代
此等轉變不僅旨在應對短期挑戰,更反映出深層次的結構性重塑。我們相信中國股市正踏入一個嶄新時代:從過往以投資驅動與出口為主導的經濟模式,逐步轉型至高附加值,著重進口替代,以內需為核心及高端製造為支柱的全新發展階段。
政策環境利好 估值吸引
轉型有利於企業基本面上的改善,同時體現了政策方向的調整。中國政府的立場正變得更傾向於「促增長、重市場」,國家在刺激內需方面的力度有所提升。從投資角度而言,中國股票目前的估值具吸引力 —— 市場整體仍然低於歷史平均水平,而投資者的關注度卻異常偏低。
個別板塊尤具潛力
不少中國股票板塊可望提供超額回報,包括資訊科技、醫療保健、消費及工業。這些板塊極具創新力,而當中不少公司已成功踏上國際舞台。
我們相信市場中充斥著錯誤定價與行為偏誤所帶來的由下而上投資機遇,特別是圍繞以下四大關鍵主題:
消費市場:本土品牌崛起
中國消費品牌的巿場份額擴大,部分甚至超越跨國企業,無論在產品質量還是價值定位上均具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可提供長遠的增長潛力。
創新驅動:科技與研發成果落地
中國多年來持續投放大量資源在研發方面,成效逐步顯現,尤其是在資訊科技、醫療保健及工業方面。當中不少企業已不僅止於國內的行業皇者,更已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
能源轉型:綠色經濟增長引擎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國內以至全球巿場對減碳等結構性轉型的需求強勁。行業亦受國策支持。
國企持續改革:效率與回報俱有所提升
國有企業正出現結構性變化,愈來愈重視股東回報,同時其估值亦具吸引力。
長期機遇不容忽視
展望未來,人口結構轉變及資本市場改革等料將成為中國市場的長期利好因素。
同時,中國家庭的財富由過往主要集中於房地產,變為現時愈趨於將資金配置至資本市場。因此,我們預計,無論是本地還是外地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參與度將持續提升。
雖然宏觀環境或仍存不確定性,但我們依然相信中國市場能為選股型投資者帶來長期機遇。
作者簡介:李玉麗 李玉麗女士是晉達資產管理駐香港的大中華零售業務主管,負責管理和推動晉達大中華地區的零售業務。在加入晉達資產管理前,她曾於安聯投資、高盛私人財富管理公司等公司任職,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李女士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並擁有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